理论教育 中国矿产资源:成果斐然,世界第二

中国矿产资源:成果斐然,世界第二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也成绩斐然,成为世界矿业大国之一。中国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大,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中国成矿条件较好,矿产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通过勘查工作找到更多矿产资源的前景较好。

中国矿产资源:成果斐然,世界第二

1949年以来,中国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国家探明了大批矿产资源,基本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也成绩斐然,成为世界矿业大国之一。

1.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状况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资源总量比较丰富(图2-14、图2-15)。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59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3种。已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2万多处。中国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大,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二位。

煤、铁、铜、铝、铅、锌等支柱性矿产都有较多的查明资源储量。煤、稀土、钨、锡、钼、锑、钛、石膏膨润土芒硝、菱镁矿、重晶石萤石、滑石和石墨等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具有明显优势,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地热、矿泉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

人口多、矿产资源人均量低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53位。金刚石、铂、铁矿钾盐等矿产资源供需缺口较大。

2.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1)矿产优劣矿并存,贫矿资源比重大,难利用资源多。虽然中国能源资源丰富,但结构不良,已知优质能源少。2005年年底,中国石油、天然气、煤炭这3种传统能源之间保有储量的相对比重为1∶0.9∶40,传统化石燃料总储量的95.4%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只占2.5%和2.1%。同时,中国煤炭资源总体含硫量高,开发利用环保要求高。尤其是近10多年来在中国石油消费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增加缓慢。

钨、锡、稀土、钼、锑、滑石、菱镁矿和石墨等矿产资源品质较高,而铁、锰、铝、铜与磷等矿产资源贫矿多、共生与伴生矿多、难选冶矿多。

(2)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资源潜力大。查明资源储量中地质控制程度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查明资源储量结构中,资源量多,储量、基础储量少;经济可利用性差或经济意义未确定的资源储量多,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控制和推断的资源储量多,探明的资源储量少。在45种主要矿产中,除了石油、天然气和铀外的42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中属于可利用的经济基础储量平均占资源储量的20.8%。

中国成矿条件较好,矿产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通过勘查工作找到更多矿产资源的前景较好。目前,总体资源探明程度约为1/3,能源矿产和重要金属矿产都有很大的资源潜力。石油、天然气、金、铜等矿产资源的找矿潜力很大。老矿山深部、外围和西部地区是重要的矿产资源接替区。

(3)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与消费不匹配。由于成矿地质条件不同,部分重要矿产分布集中。中国90%的煤炭查明资源储量集中于华北、西北和西南,这些地区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不到30%,而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占全国的10%左右,其工业产值却占全国的70%之多。70%的磷矿查明资源储量集中于云、贵、川、鄂四省;铁矿主要集中在辽、冀、川、晋等省。北煤南运、西气东送、南磷北调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3.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60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取得巨大成绩。1949年以前,我国矿产采掘业和相关加工产业十分微弱,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量低,在有的领域甚至还是空白。建国后,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矿产开发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一个个矿山、油田建设起来,一座座新兴矿业城镇拔地而起。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矿山企业14.5万个,其中大型矿山527座,中型矿山1354座,小型矿山和砂石黏土采场14万多处,从业人员930万人。2005年全国固体矿产采掘总量(原矿)产量60亿t以上,原油产量1.81亿t,天然气499.55亿m3,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矿业大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矿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特别是近十几年,矿业产值年均增长18.9%(参见文前彩图和图2-9)。我国矿业总产值约已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6%。矿业以及以矿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2005年矿业产值达1480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9%。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煤炭采选业占矿业产值的80.5%。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要矿产品产量稳步上升,我国已成为世界矿业生产大国之一。1949年初期,我国的年矿石采掘量不到1亿t;2005年我国年矿石总产量近50亿t。单就固体矿产产值而言,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矿产品生产国(图2-10)。

图2-9 1986~2005年中国矿业产值增长趋势

图2-10 世界主要固体矿产生产国固体矿产产值对比

1949年我国原煤产量仅有3243万t,1952年恢复到7000万t,到2005年,我国原煤产量就居世界首位,达到21.9亿t。2005年,我国原油产量超过1.81亿t,居世界第7位;而1948年我国大陆的原油产量只有8.9万t。1943年是我国建国前钢铁产量的最高年份,产生铁180万t,钢95万t,钢产量居当时世界第16位;1949年钢产量仅15.8亿t,生铁25万t,钢产量居当时世界第26位。1995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t,2005年我国钢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在其他大宗需求的支柱矿产中,过去被称作“洋灰”的水泥,1949年的产量仅66万t,2005年以来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位。铜、铝、铅、锌、镍、锡等10种重要有色金属,1949年产1.3万多t,2005年达1631.8万t。我国其他矿产的开发工作,也都有很大的发展(表2-12)。

表2-12  中国主要矿产品产量变化趋势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矿产品生产快速增长,煤炭大幅增产,铁矿石、生铁和成品钢材产量增势强劲,消费继续大幅度增长。有色金属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精炼铜消费持续增长,供应缺口依然存在;电解铝局部过热局面得到抑制;黄金产量继续增长,白银产量大幅度增长,而铂族金属产量仅1t多,缺口仍巨大。水泥等冶金建材非金属产量也大幅度增长。(www.daowen.com)

2005年,全国原油产量1.81亿t;天然气产量499.5亿m3;煤炭产量21.9亿t;粗钢产量3.5亿t,约为全球钢材总产量的1/3。铁矿石产量4.2亿t;10种有色金属产量1631.8万t;黄金212.35t,水泥10.6亿t。原煤、钢、10种有色金属、钨、稀土、白银和水泥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黄金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磷矿石和硫铁矿产量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

钢铁产量和消费量增速加快,铁矿石供应缺口拉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国和消费国。2005年我国钢材产量3.50亿t,约为全球钢材总产量的1/3。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开发和汽车工业发展以及机电等行业对钢铁的强劲需求,近年来我国钢铁产量和消费量呈加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2005年以来钢铁工业出现了局部过热(图2-11)。

图2-11 中国钢材产量及消费量

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铁矿石受资源所限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供应缺口进一步拉大。2005年我国铁矿石产量为1.47亿t(含铁量),实际消费量为3.26亿t,一半以上需进口,2000年以来我国铁矿石缺口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拉大。

有色金属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国民经济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导致我国铜、铝、镍等短缺矿产的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2000年以来,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而6种有色金属精矿产量呈下降趋势。2005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为1631.8万t(图2-12)。

图2-12 中国10种有色金属和6种有色金属精矿产量

(2)主要矿产品消费量随经济发展不断上升,中国已成为矿产品消费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内矿产品的消费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十五”期间,中国重化工业重新发力,导致国内矿产品消费量大幅度上升(表2-13)。

表2-13 中国主要矿产品消费量变化趋势

注 铁矿石含铁量计算方法为按国产铁矿石平均含铁量的35%计,进口铁矿石平均含铁量按60%计。
* 视消费量。

目前中国矿产品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矿产品消费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消费量居世界前三位的有:石油、煤、铁矿石、锰矿石、铜、铅、锌、铝、钨、锡、钼、锑、钴、铂族、稀土、萤石、重晶石、硫、磷、钾盐、硼和水泥。

(3)中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活跃。中国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生产国,而且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和贸易大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2005年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3074.96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1158.75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916.21亿美元(图2-13)。“十五”期间我国矿产品进出口总额稳定增长,占全国贸易额的比例从2001年的19.0%增长到2005年的21.6%,其中矿产品进口额占全国进口额的比重从23.2%增至29.0%,矿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由15.1%增加到15.2%。

图2-13 2001~2005年中国矿产品进出口额增长情况

(4)合作勘查开发利用国外资源取得一定成效。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我国企业合作勘查开发国外资源的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一定成绩。油气部门具备了到国外开发油气的基本能力,在国外实际投资项目比较多,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由于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注重总体的部署,合作潜力较大,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和国际竞争力。非油气矿产合作勘查开发虽已开始步入正轨,但缺少总体战略部署,到国外开发资源的能力比较弱,虽然洽谈项目比较多,实际投资项目少,成效也不太显著。

【注释】

[1]魏一鸣,范英,韩智勇,等.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见:http://www.cn-metal.com/article.asp?NewsID=12285.

[3]付融兵.中国能源的现状[J].能源环境保护,2005,19(1):8~12.

[4]见:http://www.51report.com/free/detail/35334.html.

[5]见:http://kzedu.cn:8899/viewstaticres/SysContent1/d1/dd2/ddd3/086760936603/086760936603.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