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仅是全球煤炭消费冠军,而且煤炭消费比例结构竟超过世界平均42个百分点,超过印度13个百分点。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法国仅为5%。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相对总体能源消费量小的可怜,仅为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3.7%。俄罗斯是天然气生产大国,成为唯一天然气消费比例超过50%的国家,而美国虽然是天然气消费第一大国,但其消费量仅占本国总能源消费量的1/4,接近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小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中国水力发电消费比例(5.6%)接近世界平均水平(6.3%)。加拿大水利发电量不仅位居全球冠军,而且占其能源消费比例达25%。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十分丰富,资源品种也较齐全。中国自然资源总量排世界第七位,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t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24.9亿t,但精查可采储量只有893亿t,石油的资源量为930亿t,天然气的资源量为38万亿m3,现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只占资源量的约20%和约6%,仅够开采几十年;煤层气资源量为35万亿m3,相当于450亿t标准煤,排世界第三位,但尚未成规模开发利用。因此,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并不丰富,应建立正确的“资源意识”,提高资源危机的“忧患意识”。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匮乏。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达到20.6亿t标准煤,原煤21.9亿t,原油1.81亿t。2005年全年发电量2.47万亿kW·h。中国能源消费总量22.2亿t标准煤,每万元GDP能耗1.43t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21.4亿t,原油3.0亿t,天然气500亿m3,水电4010亿kW·h,核电523亿kW·h。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68.7%,石油占21.2%,天然气占2.8%,水电占7.3%。2005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3.17亿t,其中净进口石油1.36亿t,与2004年相比进口量没有增加,还略有减少。这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能源消费仍主要立足于本国解决,能源自给率达到93%[2]。但人均常规能源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小知识:能源的常见分类
据预测,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缺口将越来越大,在采用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加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依靠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的条件下,2010年约缺乏8%的能源,到2040年将短缺24%左右,其中石油缺额可能多达4.4亿t标准煤。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与消费量之比)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5年的42.9%。专家指出,至多一到两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国际原油价格的正常或非正常波动将更深入地影响我国油品以及相关生产资料的价格,甚至影响我国整个价格的波动趋势;国家应加快油品储备基地和设施的建设。能源安全性的问题也将提到议事日程。
1.中国能源资源的主要特点
(1)能源储量丰富,但探明程度和储采比水平低。我国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电储量相当丰富。2000年底石油资源评价数据显示,全国总计拥有石油资源1021亿t,占世界的2%。截至2005年底,全国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8亿t,资源探明率为25.3%。探明可采储量70亿t,占探明储量的27.1%。剩余可采储量为24.9亿t。如果没有新发现大型油田或没有重大技术突破,按目前原油生产能力计算,只可继续开采14年,远低于世界原油41年的储采比水平。表2-6列出了我国一次能源的探明储量和居世界的位次。
表2-6 中国一次能源的探明储量和居世界的位次
资料来源:http://blog.cersp.com/userlog/5981/archives/2006/27819.shtml。
中国的天然气资源同样匮乏。2000年,我国拥有天然气资源38亿m3,占世界的0.5%。截至2005年底,已探明地质储量为6.2万亿m3,探明率仅为16.3%。探明可采储量约为3.5万亿m3,剩余可采储量为2.8万亿m3,储采比为55年,仍低于世界天然气58年的储采比水平。
与石油、天然气相比,中国的煤炭资源状况要好得多。2000年,我国煤炭资源状况要好得多。2000年,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1万亿t,占世界的3.9%,和美国、俄罗斯一道成为世界第三大煤炭资源大国。截至2005年底,探明可采储量为10430亿t,剩余可采储量为3326亿t。若保持目前原煤开采强度,大约可继续开采150年。探明可采储量的开采条件差,有相当比例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远离消费中心的中、西部地区。
(2)能源分布不均,人均能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各种资源的占有率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我国能源分布广泛,但能源种类及储量分布极不均衡,差异很大,表2-7列出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构成。由表2-7可见,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是我国煤炭、水力、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区域,人均能源丰度较高,东北地区石油及天然气的储量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表2-7 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构成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分布极不均衡。现有储量中,80.2%集中在华北和西北,而且以燃料煤为主,其中山西、内蒙古和陕西分别占28.2%、23.0%和18%;加上贵州、新疆、宁夏和安徽,这4个省和3个自治区的储量占全国的85.2%。东北和中南分别只占3.1%和3.7%,华东也只占6.5%。如果以京广铁路为东西分界线,东边储量占15%,西边储量占85%。若以秦岭—大别山划分南北,北部储量占94%,南部仅占6%。
煤炭资源分布偏西北部,而经济发展重心偏东南部,东南部煤炭资源短缺,煤种单一,造成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格局。要把新疆、陕西、宁夏、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煤炭运输到东南,还要运输到广东、广西、海南,最长运输距离达1800~3000km,全国煤炭大“旅游”,煤炭运输困难,给运输系统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样,西北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造成西气东输的局面;西南地区水电资源极为丰富,造成西电东输的格局。
(3)能源结构不佳,能源利用率低下。表2-8列出了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表2-8 1978~2005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其构成
续表
资料来源: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国家统计局,2006年)。
注 电力折算标准煤的系数根据当年平均发电煤耗计算。(www.daowen.com)
从能源构成来看,中国能源工业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生产体系,支撑了中国经济,保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能源利用率也较低,尤其是民用煤的利用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这也是引起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2005年能源生产中,煤炭占总能源的76.4%,原油占12.6%,天然气占3.3%,水电占7.7%。由于我国煤炭的灰分和硫分较高,原煤入洗率较低,大部分原煤未经洗选就直接燃烧,造成了大气污染。因而,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任务。我国能源生产和使用面临经济发展需求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双重压力,能源短缺和浪费同时存在。我国能源政策实施的重点是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特别是提高煤炭转换成电能的比重;加快水电和核电的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加强对煤的综合利用,改进燃烧技术来提高煤的利用率;大力提倡节约能源。
(4)电能短缺,电能地位日益提升。电能是优质、清洁、高效、方便、无二次污染的一次能源。电能也可根据需要转换成机械能、热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因而电能在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获得最普遍、最广泛的应用。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要长期、持续、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电力工业的发展。充足的电力供应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因此,我国一直将电力工业放到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多年来的突出问题是缺电。电能供应不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工业因缺电开工不足,城市居民区经常拉闸停电,农村缺电尤为突出。
一般说来,电力的增长速度总是高于一次能源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比例不断提高,这也表明电能在我国的地位得到日益提高。
(5)从石油输出国变成石油进口国,“能源自给政策”急需调整。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是建立在国产能源基础上的。能源进出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很小,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依靠进口石油的时期,能源自给率仍达到97%。这种能源自给政策是保证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生产的增长以及出于保持外贸平衡的需求的考虑,我国逐步扩大煤炭和石油的出口。到2000年,我国煤炭出口量已达到0.5亿t。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我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能源进出口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1993年起,我国从单一的石油及其制品输出国改变成石油制品进口国,开始进口石油制品;从1996年起,从单一的石油出口国变成了石油进口国,当年进口石油占我国能源消费量的5%,到2000年石油进口量为1亿t,与我国石油年产量大体相当,约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20%左右。据海关快报和行业统计,2005年我国原油产量1.81亿t,原油净进口1.19亿t,成品油净进口0.17亿t,全年石油净进口1.36亿t。全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3.18亿t。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未来能源产量的增加,仍将是主要满足国内的需求,煤炭仍将是我国有利的出口物资,出口量将会进一步增加;未来石油年进口量将会逐年不断增加;未来天然气也会从周边国家大量进口并会逐年增加。毫无疑问,清洁能源石油及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迅速提高,而煤炭所占的比例将会下降。
(6)建成相当规模的能源工业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已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有所改善、具有相当规模的能源工业体系。就门类而言,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天然气工业和电力工业。电力工业包括火电工业和水电工业。就煤炭和石油工业规模而言,均建成了系统较大的年产千万吨级和数百万吨级的大中型煤矿和油田,为发展我国经济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能源分布在地理位置上差异很大,在能源规划开发中应力求扬长避短减少差异,使布局有所改善。我国的能源工业体系,集勘探、开采、安装、生产、加工、科研、设计和教育于一体,并已走向世界[3]。
2.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状况
中国拥有比较丰富而多样的能源资源,能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能源供给能力逐步增强。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0.6亿t标准煤,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7倍、改革开放初的3.29倍。煤炭产量达到21.9亿t,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原油产量达到1.81亿t,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500亿m3;电力发电装机突破5亿kW,年发电量达到24747亿kW·h,均居世界第二位;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小水电的装机容量达到3800万kW,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8000万m3,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核电装机近700万kW,年产沼气约80亿m3,拥有户用沼气池1700多万口[4]。
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22.25亿t标准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近年来,通过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总的趋势是:煤炭消费的比重趋于下降,优质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1990~2005年,煤炭消费比重由76.2%降到68.7%,油气比重由18.7%提高到24%,水电及核电由5.1%提高到7.3%。
能源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石油天然气工业从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到生产加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复杂段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建设、装备及管理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综合机械化采煤等现代化成套设备广泛使用,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1990年为65%,目前已超过80%。电力工业的火电单机容量从1978年的5万kW和10万kW级,发展到目前主力为30万kW和60万kW级机组,百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及核电机组正在成为新一代主力机组。三峡左岸最后一台机组国产化水平达到85%。500kV直流输电设备实现了国产化,750kV示范工程建成投运。
节能环保取得进展。单位GDP能耗总体下降。按不变价格计算,2005年万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4%。改革开放以来,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超过10亿t标准煤,以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持了GDP翻两番。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逐步降低,能源效率有所提高,目前达到33%,比198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能源领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强。新建火电厂配套建设了脱硫装置,已有火电厂加大了脱硫改造力度,电厂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逐步提高,东北等地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加快建设。
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2002年出台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了改革的总体目标,目前已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煤炭生产和销售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能源需求侧管理取得积极成效,推广完善了峰谷电价、丰枯电价、差别电价办法。
能源立法明显加强。近年来,相继出台了《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和完善了《电力监管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
中国能源开发利用还存在以下问题[5]。
(1)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占能源总量的90%以上,20世纪70年代占80%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占75%左右,其他种类的能源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处于附属地位。2005年煤炭产量达21.9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37.4%;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2)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1957~198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9644万t标准煤(SCE)增加到96934万t,增加了9倍。1989~1999年,中国能源消费从96394万t标准煤增加到122000万t标准煤,增长了26%。1999~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从122000万t标准煤增加到214000万t标准煤。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4%,相当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相差10个百分点。
(3)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空气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中国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环境破坏经济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
由此可见,人类的发展依赖于能源,但是伴随着能源的勘查、开发、生产与消耗,会产生各类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探讨一条既保证能源供应以支撑经济发展,又保证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产生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不突破底线甚或对环境、经济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能源道路,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课题。对于能源矿产以及能源矿产行业来说,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体现在能源矿产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能源保障,同时还意味着能源矿产以及能源矿产行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