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包含以下几层基本含义。
1.资源节约理念贯穿于资源链的各个环节和领域
真正的节约型社会是将资源节约理念贯穿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和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是资源节约理念与各行各业、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在生产领域,向节约资源要效益,实行循环经济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制造(Remanufacture)”原则,即所谓的“4R”原则,以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在建设领域,要作好国家和区域等各个层次的发展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行性,避免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和普通民用建筑因缺乏建设规划或规划不当造成的损失。在流通领域,要大力推广运用各种新型、清洁、高效的交通运输工具,实现公路、铁路、水运和空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及优化组合,提高运输效率。在消费领域,无论是私人消费还是政府消费,都要树立节约消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反对铺张浪费,在充分认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选择同资源条件相适应的消费方式来满足正常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以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前提
资源节约型社会并不意味着坚守清贫,一味地“节衣缩食”,而是清醒地、随时随地注意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例如开采资源、能源过程中的节约;资源生产、建设过程中的节约;资源消费过程中注意节约;消费资源产品废弃后的再利用和再循环等。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倡的适度消费和节约资源并不是强调过度节俭,抑制和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将适度消费和资源节约建立在人们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上。(www.daowen.com)
3.减少资源消耗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从传统强物质化的增长转向未来减物质化的发展,在社会福利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使得资源消耗没有大幅度地增长。减物质化的实质在于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意味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在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能源消费量的增幅呈下降趋势,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促进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其强调的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与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资源节约型社会鼓励经济增长,强调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