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易卦爻辞研究:爻辞断句与理解分歧

周易卦爻辞研究:爻辞断句与理解分歧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高亨的研究,《周易》爻辞,先秦人皆称之为“繇”。不但《周易》爻辞称繇,而且古代卜书的兆辞也称繇。近儒以为繇借为谣,谣者,徒歌谓之谣,大抵因为爻辞及兆辞为简短韵语,有似歌谣故。历来学者们对爻辞的认识很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对爻辞的断句和理解两个方面。拿断句来说,举《泰卦》九三爻爻辞为例,唐明邦断句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就是因为其爻辞内容丰富精深。

周易卦爻辞研究:爻辞断句与理解分歧

别卦每卦由六爻组成,自下而上,从初爻至上爻各爻都有一段说明该爻寓意的文辞,这就是爻辞。如恒卦自下而上的第三爻“九三”,其爻辞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据高亨的研究,《周易》爻辞,先秦人皆称之为“繇”。不但《周易》爻辞称繇,而且古代卜书的兆辞也称繇。这一点,在《左传》中可以找出许多例子。近儒以为繇借为谣,谣者,徒歌谓之谣,大抵因为爻辞及兆辞为简短韵语,有似歌谣故。

历来学者们对爻辞的认识很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对爻辞的断句和理解两个方面。拿断句来说,举《泰卦》九三爻爻辞为例,唐明邦断句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而李镜池则断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刘大钧断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是谁出了错?于义一致吗?在对爻辞的理解上,也有典型例子,如《恒卦》九三爻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李镜池的解释为:“德,通得。承,奉送。羞,馐本字,从手从羊。羊为美食。田猎不能常有所得,幸好有人送来了美味的食物。这体现了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共产主义分配的原则。处在原始社会阶段的鄂温克人也是如此,甚至打到野兽的人必须把最好的兽肉让给别人。”而孔子则将“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当作行为修养之辞,讲人要有恒心和毅力。李镜池笑孔圣人“根本不懂,而开了以己意解说《周易》的先河”。唐明邦解此爻辞时,亦袭孔子说,曰:“德,美德。承,受。羞,羞辱。”以为此爻辞“反映了古代道德价值观:要维护人格尊严,必须永远坚持德行”。《十三经辞典》亦袭孔子说,言:“不能持久地保持美德,有时就会受到别人的羞辱。孔子曾在《论语·子路》中引用此爻辞说明守德以恒的重要性。”北宋程颐以《恒卦》卦象“”震上巽下,认为九三爻“居阳位,处得其位,是其常处也;乃志从于上六,不唯阴阳相应,风复从雷,于恒处而不处,不恒之人也。其德不恒,则羞辱或承之矣”。从卦象上支持了孔子的观点。尚秉和以九三爻上下皆阳爻,释曰:“(九)三承乘皆阳,宜静不宜动。倘亟于应上,而(九)四或害之,则羞吝生矣。”尚氏为象数派,程氏为义理派,二派各从自己的理论捍卫了孔子的说法。那么,是孔子对呢,还是李镜池对呢?(www.daowen.com)

《周易》本是一部占筮书,何以为五经之首?就是因为其爻辞内容丰富精深。这一点我们后面还要论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