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易卦爻辞要义汇释》-学者争议的周易含义解析

《周易卦爻辞要义汇释》-学者争议的周易含义解析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易”二字最早见于《周礼》。又说,“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所以孔颖达认为“周”字为代号,指周朝。《周易》以乾为首,乾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无有穷期,故曰“周易”。一个“周”字,几千年来尚且未得出确定释义,学者们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易”字为日月。“周易”即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周易卦爻辞要义汇释》-学者争议的周易含义解析

“周易”二字最早见于《周礼》。据《周礼·春官》太卜条: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至于什么是《连山》,什么是《归藏》,什么是《周易》,众说不一。郑玄[1]《易赞》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又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所以,郑玄释“周”为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取“周普”义。唐训诂家陆德明(约550—630)赞成郑玄的说法,在其《经典释文》中称:“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而唐孔颖达(574—648)认为郑说无据,反对郑玄释“周”以周普义。孔颖达曾奉唐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他在《周易正义》序文中说:“郑玄虽有此释,更无所据之文。”又说,“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所以孔颖达认为“周”字为代号,指周朝。又,唐贾公彦[2],认为“周非地号”,不是岐阳地名。贾公彦说:“《连山》《归藏》皆不言地号,以义明易,则非周地号。以《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匝于四时,故名易为周也。”尚秉和[3]针对前人误解重新注“易”。尚氏认为:按三《易》之名,皆缘首卦。《连山》以艮为首,上艮下艮,故曰“连山”。《归藏》以坤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故曰“归藏”。《周易》以乾为首,乾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无有穷期,故曰“周易”。他认为,“周”者,元亨利贞也。

至此,“周”凡四解:代名、地名、周普、元亨利贞。一个“周”字,几千年来尚且未得出确定释义,学者们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再释“易”。

第一种解释:易者,蜥蜴的引申义。这种说法本自汉许慎[4]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九下易条云:“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属皆从易。”蜥易即蜥蜴;蝘蜓,即铜石龙子;守宫,即壁虎。蜥类能变色,俗称变色龙,故有变易义。南宋罗泌说,蜥蜴“身色无恒,日十二变,是则易者,本其变也”。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南怀瑾却不赞同这种解释。

第二种解释,即《说文解字》中所引的“日月为易”。“易”字为日月。“周易”即日月之道普照周天。易象征阴阳,揭示阴阳循环交替之理。

第三种说法:易为雅乐。

第四种说法:日出为易。

第五种说法:易乃占卜之名。

第六种说法:易初为官名,转为书名。高亨据《礼记·祭义》:“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郑玄注“立以为易谓作《易》。易抱龟,易官名。”易之为官,掌卜筮。筮官为易,犹史官曰史。

第七种说法:易,筮书的通名。高亨持此说。

第八种说法:易,《周易》之简称。

第九种说法:易,变化也,指万物常变。(www.daowen.com)

第十种说法:易,交易,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如太极图之显示。

第十一种说法:易即是道。指事物随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第十二种说法: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曰:“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日新又新,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生命的代谢与生成。

第十三种说法:易一名而含三义。郑玄著《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易纬·乾凿度》卷上开篇亦说:“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为道德苞籥。”此说即是说宇宙的事物的存在状态是: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即简易;时时在变化之中,即变易;保持一种恒常,即不易。程颐极崇“变易”一说,宋元符二年(1099)正月,程颐著《周易程氏传》,于序中说:“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又说“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以为《周易》一书有至微之理,“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第十四种说法:筮法说。其言原始衍数工具并非蓍草,而是石子,甲骨文“易”字是双手与小石子互易的形象。“易”是双手拿小石子互换之意;“周”的本意是地上画的图形;“周易”本义则是指在地上画的图形中摆上小石子,双手拿小石子互换变易来进行数理衍算。这种说法现在在伏羲氏生地的甘肃西和县仇池山周边地域还能见到,俗名叫“走游罡”。地上画的图形中放的石子叫“游子”,手中的石子叫“握子”。在具茨山岩画中就有与走游罡完全相同的图形刻画符号。这种说法很新奇,既有原始衍算的孑遗,又有岩画佐证。持这种说法者,否定了历来学者们对《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的种种猜测。又认为“掌”者,手掌也;“三”,是三人各掌三个小石子;“易”,乃双手互换;“掌三易”,就是走游罡。三人各三个石子握法的变化为:“可握空,可握一石子,可握二石子,可握三石子。”每人握的可能性为“四”种,三人则为三个“四”连乘,正好组成六十四卦。

“易”之解,凡十四种,谁对谁错,学者们是一而非其余,我这里姑并存之。

【注释】

[1]郑玄(127—200),东汉经学家,创经学中郑玄派,治今文《易》和公羊学,号称“郑学”,名贯古今

[2]贾公彦,永徽(650—655)中为太学博士,撰《周礼义疏》等。

[3]尚秉和(1870—1950),进士出身,辛亥革命后任内务部第三科科长,曾执教于清华大学,近代易学象数派代表人物。

[4]许慎(约58—约147),东汉著名文字学家。师事贾逵,博通经籍,著《五经异义》十卷及《说文解字》十四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