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山歌在某些地区叫作“调”或“调子”,也有的叫作“腔”,山歌即所谓“山野之曲”,这类民歌主要在山野、田间演唱,与演唱的环境有关,故而曲调大都比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这类民歌多采取对唱的形式,也可独唱。对唱时因双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故往往开始先唱一个漫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这类民歌是云南汉族民歌中地方特色最为鲜明的部分,而各地又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且大都无固定歌词,多系即兴演唱,故最能显示歌手的艺术才华。云南汉族山歌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如《耍山调》《赶马调》《小河淌水》《弥渡山歌》《大河涨水沙浪沙》等作品脍炙人口。
云南汉族民歌中的小调可叫作生活小曲,数量较大,内容题材亦较广泛。这类民歌来源复杂,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民歌,大都有较固定的传统唱词。其风格相对而言不如云南山歌独特,但仍具有一定的特点。(www.daowen.com)
劳动歌曲大体包括三种类型。一类是伴随着特定的劳动生产唱的山歌;另一类是在集体劳动过程中,起鼓舞情绪、减轻疲劳、能协调人体动作的劳动号子,有鲜明的劳动节奏和强烈的劳动气氛;再一类则是一种由专职歌手在田间伴随劳动过程即兴演唱的形式,演唱曲调多由当地山歌、小调连缀而成。舞蹈歌曲通常具有鲜明的舞蹈节奏,花灯歌舞中的曲调均属此类,如《十大姐》。
20世纪50年代,云南民歌歌唱家黄虹对云南汉族民歌的推广、传播以及演唱艺术的提高,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她演唱的《猜调》《耍山调》《小河淌水》《绣荷包》等云南民歌,赢得了国内乐坛的高度赞誉。多年来,她曾随各种艺术团体,先后访问了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德国、朝鲜、日本、印度、印尼、缅甸等国,她以精湛而独具特色的演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极大地提升了云南民族音乐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