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是用演唱来表现特定故事剧本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表演性。中国歌剧的唱法是在我国多民族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唱法,就是民族唱法。民族唱法一直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并有气沉丹田之说,但是相对美声唱法的歌者来说,民族唱法对于呼吸的定位还不够深刻与准确,特别在气息运用方面要求不够严谨,导致一部分民族唱法的歌唱者发出的声音过于单薄或穿透力不强等。
近些年来,中国民族唱法的歌唱家们在演唱技巧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革新,对美声唱法中的发声技巧进行了借鉴,在声音的运用上有所突破和收获;真声与假声是嗓子都具有的基本机能,只有将真声与假声进行结合才能够取得相对完美的演唱效果。而美声唱法中最有特点的便是混合声区的运用,也就是通过真假声的有机融合,使声音的音色更为饱满圆润,演唱效果更好。
在中国歌剧中大量的唱段需要借鉴美声唱法的共鸣,共鸣在美声唱法中也是最精华的部分。要借助喉咙等发声器官,发挥共鸣腔体的作用,让声音在聚集过程中,形成一道具有穿透力的气流,来支持声音的走向;同时声音要打开,也就是打开共鸣腔体,掌握好整体共鸣技巧,能使我们的声音听起来更圆润饱满,气息更有支点,演唱也更轻松自如。
如何做到共鸣腔体的打开?就是要打开声音通道,要在练声过程中将软腭和下颚自然的向上抬起和向下放松,保持微笑的状态,这就形成了一个通道,也就有了共鸣腔。我们通过借鉴美声唱法中的共鸣,来解决民族唱法中存在气息浅、音色单薄或声音穿透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规范的训练,歌者能感受到演唱中国歌剧时,声音听起来更亮丽、优美,更具有张力。(www.daowen.com)
在民族唱法歌唱家中,雷佳演唱的歌剧作品最具实力。她的歌唱以科学的美声唱法为基础,把具有民族韵味的咬字、吐字建立在良好的气息支持上,特别是中声区到高声区过渡自然、通畅,继承了传统民歌的演唱风格。
在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雷佳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塑造入木三分,演唱风格的把握也精致准确,人们除了被真实感人的剧情所打动,也被雷佳塑造的活灵活现的田玉梅形象所感染。雷佳演唱的中国歌剧借鉴了西洋歌剧的演唱方法,在歌唱时注重腔体的打开,使声音在气息的支撑下圆润通透。她在长期实践和总结中,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吸收西方的歌剧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歌剧演唱风格。在之后的作品中,她进一步融入了西洋歌剧的演唱方法,演唱时真假声相互融合,音域也进一步拓宽。
中国民族唱法是中国民族艺术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民族唱法兼收并蓄,在借鉴与创新的基础之上逐渐完善自身的不足。我们可听见部分民族音乐歌唱家们的声音已经变得很有张力和弹性,更具有穿透力。当然,我们绝不盲从,也无须抛弃本民族优秀的演唱特色和元素,我们借鉴西洋的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民族唱法中的精华部分与西洋唱法中的有用成分科学地结合起来,完善中国歌剧唱法,使中国歌剧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最终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