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国歌剧中的英雄式男高音简介

德国歌剧中的英雄式男高音简介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德国和奥地利,人们把专门演唱瓦格纳歌剧的戏剧性男高音称为“英雄式男高音”,也称为戏剧性男高音。一般来说,要达到这样的演唱能力和持久力,除了具有较好的天赋和嗓音条件外,还需要强壮的身体和成熟的演唱经验,因此,歌唱演员基本上是三四十岁以上的、身材魁梧的北欧或德国歌唱家。

德国歌剧中的英雄式男高音简介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1813—1883年),德国作曲家,生于莱比锡。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承接了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的潮流。同时,又因为瓦格纳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使他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纽伦堡的名歌手》是瓦格纳歌剧中一部富有社会现实意义的歌剧作品。

1.瓦格纳的“乐剧”

瓦格纳把自己改革的歌剧称为“乐剧”,他认为“乐剧”应该是诗、音乐、戏剧三者的结合,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他既反对当时盛行的意大利歌剧中的那些“空洞的声乐技巧和对管弦乐队的忽视”,也反对法国大歌剧中那些追求华丽的表面效果的表现方法。他主张歌剧的音乐必须服从于戏剧。

2.瓦格纳歌剧改革特点

(1)结构形式的改变。他废除传统歌剧以各自独立的合唱、朗诵调、咏叹调等“分曲”进行衔接的结构形式,而代之以普通戏剧演出那样的“场景”结构形式,他认为旧的“分曲”结构会破坏戏剧的连贯性。

(2)“分曲”结构形式的废除,就必然取消了传统的那种朗诵调、咏叹调、合唱等声乐形式,而以贯穿始终的说话旋律代替,这是介于说话与唱歌之间的曲调。根据戏剧内容要求,表现理智内容的词句时接近说话,表现感情内容时倾向旋律性,说话旋律即是这两者之间的自由转换。由于它取消了朗诵调与咏叹调的截然区分,故统称“无终旋律”。

(3)由于歌唱与说话接近而趋于单纯化,瓦格纳把管弦乐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他认为管弦乐不能是一般的伴奏,而应该担负起表达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戏剧场景的描绘等任务。为此,他采用了巨大的乐队编制,除大量增加弦乐器外,还使用了许多新式乐器,如低音大号低音小号等。他把弦乐、铜管、木管分为3个独立组,又将各乐器组细分为几个声部,使各个乐器组能独立演奏和声。在乐队中应用三管编制,不断探求新的管弦色彩,他的管弦乐大量应用复杂的多声部并作交响性的发展。这些手法有助于表现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充实了场面的描写,取得强烈的戏剧效果。(www.daowen.com)

(4)瓦格纳的歌剧中,应用了“主导动机”统一发展的原则。他的“主导动机”是一种用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活动和戏剧场景等简单而含蓄的旋律片段。它从过去的“回想动机”发展而来,但得到更高的提炼,并更为琐细。它自身有很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在戏剧进行中既有强烈的概括力,又有丰富的变化,近乎交响曲的发展手段,由此造成微妙的情绪变化和象征性的艺术形象。瓦格纳认为通过这种“主导动机”的应用可取得艺术的“最高结合力”和高度的明晰性、统一感,从而产生深刻、强烈的戏剧效果。

(5)瓦格纳的创作把半音阶和声提到一个新的阶段。他的半音阶和声法对后世和声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和声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瓦格纳的和声极为丰富,转调频繁、复杂,将和声富于浪漫色彩的表现提到一个新的境地。这种半音阶和声的自由使用,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

3.瓦格纳歌剧的演唱风格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他们满足了瓦格纳歌剧的要求,并形成了一种演唱瓦格纳歌剧的特殊风格。在德国和奥地利,人们把专门演唱瓦格纳歌剧的戏剧性男高音称为“英雄式男高音”,也称为戏剧性男高音。瓦格纳的戏剧性男高音要求雄壮中带有粗犷的武士气质,演唱时要求胸声多,较接近男中音的音色;而意大利的“威尔第式”戏剧性男高音则要求雄壮中带有挺拔,英武、潇洒而充满激情,唱到高潮部分时重音硬起,而不是以声音音量的宏大取胜,同时还要保持声音明亮、华丽,具有金属般光泽。

瓦格纳的歌剧(除了早期作品较为抒情以外)大多数都需要音量宏大、似小号般嘹亮的声音。一般来说,要达到这样的演唱能力和持久力,除了具有较好的天赋和嗓音条件外,还需要强壮的身体和成熟的演唱经验,因此,歌唱演员基本上是三四十岁以上的、身材魁梧的北欧或德国歌唱家。由于音量过于宏大,音色浓重,必然导致声音灵活性不够,不太容易演唱装饰性乐句,再加上常用音区降低,又摒弃抒情性轻声的演唱方法等,造成了一些歌唱家声音出现“摇晃” 和“碎抖音”等不正常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歌者的演唱寿命。因此,演唱瓦格纳的歌剧时,需避免过度使用嗓音,学会控制音量。

代表作品:《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女武神》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