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欧洲艺术歌曲的作品、概念与创作得到我国知识文化界人士的欣赏和喜爱,艺术歌曲的创作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中一道靓丽的色彩。其中不乏大学教授、社会学者、文人作家、诗人、音乐家等的参与。
(一)肖友梅
肖友梅(1884—1940年),曾在日本和德国学习音乐,他对欧洲的作曲技法有较深的理解,他的创作手法简单,在曲式结构、和声构思等方面都有明显地模仿欧洲古典乐派的痕迹。而其作品歌词以含蓄的语言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性的思考。
他的艺术歌曲《问》,音乐悠远绵长,发人深省,要求歌者演唱时情感真挚、乐句唱得有弹性,由弱渐强对比控制要恰当,同时要求声音唱在同一线条上,带着哲理性地询问感,较好地表达出感叹内省的情绪。其中,歌曲和声的运用充满了古典和声学的韵味。
肖友梅创作和编配了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彻底改变了学堂乐歌的“选曲填词”的创作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歌曲创作的进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欧洲作曲的技法。他的作品标志着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已走向成熟。
(二)赵元任
赵元任(1892—1982年),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于1914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
赵元任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创作的歌曲有着特别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风格,音乐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曲调优美流畅,富于抒情性。他善于借鉴欧洲近代多声音乐创作的技法,同时又不断探索和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的特色。赵元任十分注意歌词声调和音韵的特点,讲究歌词、字音语调与旋律音调相一致,使曲调既富于韵味,又十分口语化。
他在音乐创作上勇于创新。1926年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歌词是刘半农于1920年旅居英国时写的一首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诗人自己说,他表达的是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赵元任为这首诗谱曲时,把诗中的“她”改成“他”,扩大了“想”的空间,更为含蓄深邃。后来赵元任说:“歌词中的他,可以是男的他,女的她,代表一切心爱的他、她、它。”这首歌的旋律优美深情,一方面运用我国戏曲的唱腔,富有“中国的韵味”,另一方面又融进了西洋风格的曲式构思和转调等多声技法,表达了思念和向往层层交织的真挚感情,已成为中国经典艺术歌曲之一。
(三)廖尚果
廖尚果(1893—1959年),笔名青主。廖尚果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史学家,他在歌曲创作方面,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土洋结合。他较著名的声乐作品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等。
廖尚果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在于运用欧洲音乐手法,以和声、曲式、复调和主题发展创作歌曲,改变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组织形式,因而具有鲜明的德奥艺术歌曲风格特征和中国传统音乐特征,以及古典诗词的韵味。
《我住长江头》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中优秀的代表作品。
(四)黄自
黄自(1904—1938年),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黄自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黄自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奠基人。
黄自创作的《抗敌歌》和《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两首抗日救亡合唱歌曲,另一首作品《长恨歌》是我国最早的清唱剧。他的艺术歌曲《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点绛唇·赋登楼》《花非花》《踏雪寻梅》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黄自艺术歌曲的作品特点在于风格雅致、技术精湛、结构层次分明,运用“音乐、诗歌、钢琴伴奏三位一体”的创作技法,艺术性极高。黄自的艺术歌曲,看重歌词和音乐的结合,善于用精练的音乐语言表现诗的意境,歌词富有诗意和较高的艺术性。他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注重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展示,使钢琴伴奏声部的音乐具有活跃、流畅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使伴奏与旋律、诗词三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黄自歌曲的创作构思,大多采用中国古诗词或近体诗词作为歌词,在艺术表现上以其唯美、细腻的音乐语言展示诗词本身所蕴含的意境。如《春思曲》,这是一首抒情性较强的声乐作品,黄自的创作用一系列离调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他创作上的精巧设计,同时强调了钢琴伴奏与和声织体的内在衔接,作为歌唱背景下的烘托,这样的设计极大地丰富了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力。
演唱歌曲《春思曲》时,注意不可随意换气,歌唱气息和语言的表达,应以含蓄、典雅为主。(www.daowen.com)
(五)贺绿汀
贺绿汀(1903—1999年),近代享誉国内外的作曲家、教育家。贺绿汀多运用民族音乐进行创作,其作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①改编民歌。如《四季歌》《天涯歌女》《东方红》等,虽说是改编,但已对原始素材作了革命性的加工。②仿照民歌进行创作,如合唱《垦春泥》,管弦乐《森吉德马》等,这些作品与民间音乐素材有着格调上、气韵上的神似。③运用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创作。
贺绿汀1939年创作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由作家端木蕻良作词。歌曲以第一人称写成,表现抗日战争时期一个东北难民在四川嘉陵江边流浪时的心境。
《嘉陵江上》是一首旋律与伴奏融为一体的艺术歌曲,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主人翁因强盗的入侵而背井离乡,独自徘徊在嘉陵江旁,面对眼前的一切,使他更加怀念故乡,更感悲痛。歌曲的第二部分是表达主人公决心打回故乡去的坚定信念,旋律基本上在高音区进行,特别是在强拍上出现切分节奏,似大声疾呼,音乐层次结构分明,人物性格特点鲜明,使音乐更具有推进感。其中,钢琴伴奏部分精练、和弦色彩丰富,作品既抒情委婉,又不失激昂的情绪。
(六)张寒晖
张寒晖(1902—1946年),河北定县人,早年学习话剧表演,同时学习音乐基础理论,他创作了多部秧歌剧及五十余首歌曲。其中,广为流传的有《松花江上》《游击乐》《去当兵》等。
张寒晖注重从民间收集创作素材,他的作品里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歌曲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和抒情性等特点。
歌曲《松花江上》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歌者在演唱《松花江上》时,需用一种相对暗淡而深沉的音色去表现凄惨和悲愤的情绪,应带着哭腔去表达中国人民的哀怨悲伤及对侵略者无比仇恨的心情。演唱时无须追求太美的声音,要塑造人物形象,准确地表达作品内涵,让音乐服从于情感的需要,或雄壮激越,或是深情倾诉。
(七)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年),广东番禺人,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作曲家,被称为“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音乐节奏律动,有古诗的格式特点和韵律美,捕捉到古诗的节奏特征,使音乐中具有诗歌的律,诗歌中具有音乐的韵,韵律交融,相得益彰;用旋律的对偶,映衬诗的对仗,平民化、戏剧化的旋律抒发出蕴含在诗歌中的深邃情意。
冼星海的音乐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群众歌曲。如表现抗日救亡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热血》《黄河之恋》《夜半歌声》《保卫卢沟桥》《到敌人后方去》《战歌》,展示人民战争壮美图景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反攻》,表现工农群众劳动生活情景的《顶硬上》《拉犁歌》《路是我们开》《做棉衣》等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时代特征。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合唱作品。
(八)聂耳
聂耳(1912—1935年),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被称为“人民音乐家”。
聂耳一生共创作了37首歌曲,都是在他逝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创作的,其中大部分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他是第一个用艺术歌曲的形式来塑造中国劳动妇女形象的作曲家,也是第一个用儿童歌曲的形式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1935年他根据田汉的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聂耳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他在抒情歌曲创作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创作的《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告别南洋》等歌曲,倾诉了人民大众对苦难生活的控诉,其音乐形象生动朴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代表歌曲《梅娘曲》音域不宽,旋律变化也不复杂,从演唱技巧上来说无太大的困难,开始乐句是弱拍起,一声“哥哥,你别忘了我呀”,亲切而深情,非常准确地表现出梅娘见到了昏迷不醒的情人时,内心充满痛苦与爱恋的心情。在这首短小精悍的歌曲中,歌者要把握好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新时代知性女性的形象,同时要深刻地理解梅娘丰富的感情世界。此歌曲不能简单看作一首抒情歌曲,它更是一首歌颂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