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法国艺术歌曲的丰富面貌及多元化

法国艺术歌曲的丰富面貌及多元化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福列是法国艺术歌曲的重要作曲家,他奠定了法国艺术歌曲的基石,同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以上因素极大丰富了法国艺术歌曲的面貌。值得一提的是,与福列齐名的另一位法国艺术歌曲代表人物,迪帕克。法国艺术歌曲的精练、优雅正是它的民族性格的反映。上述作曲家迪帕克、福列、德彪西、拉威尔、梅西安等人的声乐作品立意新颖,笔触精美,独具一格而又多样化,使法国艺术歌曲更具多元化。

法国艺术歌曲的丰富面貌及多元化

法国歌曲创作的历史悠久,11世纪就有大量的歌曲文献出现。12、13世纪是法国抒情诗人与叙事诗人的时代,他们的世俗歌曲成了无价的宝藏;14至15世纪,法国有伴奏的歌曲开始兴盛,其作曲技法上放弃了固定旋律,从三部曲式改为四部或五部,从三拍改为两拍,节奏与对位法单纯美妙,这种采用模仿对位法为基本原则创作的歌曲,成为早期法国歌曲的巅峰之作。

(一)法国艺术歌曲风格特征

17世纪随着复调音乐的消失,主题音乐风格开始兴起。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诞生了它的艺术歌曲,法语为Chanson或Melodie。

法国艺术歌曲从浪漫曲演变而来,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从开端、发展直到兴盛,分别呈现不同的歌曲风貌与特点。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福列是法国艺术歌曲的重要作曲家,他奠定了法国艺术歌曲的基石,同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法国艺术歌曲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①浪漫曲的风行;②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德国艺术歌曲引进了法国;③创新的诗作引领法国作曲家寻找到新的素材与创作技法。以上因素极大丰富了法国艺术歌曲的面貌。

20世纪法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作曲家有德彪西、拉威尔、布朗克、梅西安等。他们根据法国著名诗人雨果、勒孔特·德利尔、韦莱纳等的诗歌创作艺术歌曲,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法国艺术歌曲的纤巧、细腻,暗示多于直叙、含蓄多于尽情抒发的风格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与福列齐名的另一位法国艺术歌曲代表人物,迪帕克(1848—1933年)。他一生只创作了十六首歌曲,但每一首都很成功,如《浪涛与钟声》《忧伤之歌》《遗嘱》等。迪帕克在创作上非常善于通过对某一“动机” 或“节奏型”的反复运用,使之达到贯穿全曲的效果。遗憾的是,目前对这位作曲家的介绍和评价实在是太少了。

(二)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特点

法国民族性格不爱过分夸张,喜爱以简洁而多样性的结构形式表达细腻、含蓄的感情。法国艺术歌曲的精练、优雅正是它的民族性格的反映。法国诗人与作曲家在歌曲中表现的往往是一些意境、心绪、暗示、印象,象征性不明确的朦胧感情,或略带忧郁伤感,很少表现浪漫主义的狂烈的感情爆发,因此在演唱上要求歌者严格控制声音,既不纵情奔放,又要自然流畅,既含蓄内在又富有热情,既精细、纯净又不流于矫揉造作,乐句划分和结构层次要清晰。

法国人追求美,因而也讲究音乐的形式,力求达到柔美、连贯的声音,精练的和声,简明的曲式结构,柔顺的转调,艺术效果的多元化,精确的音准、节奏和优美的旋律线条等效果。

法语包括4个鼻化音,有15个元音和3个半元音,加上它独特的语调、鼻化音和连诵,使得法语具有复杂而丰富的音乐性。法国艺术歌曲的旋律基本上是随着法语语调起伏而创造出来的,在演唱前必须反复朗诵歌词,掌握歌词的韵律、语气、韵味和意境。演唱时要注意法语连诵的运用;与平时说话或唱民歌时不同,非常的考究,这与它的表演风格、情趣、分句和文化素养有密切关系。

法国艺术歌曲与传统民歌或流行歌曲没什么联系,常带有一种贵族气质和知识分子特有的淡雅。演唱时要适度,任何过度与不足,如过分控制声音,咬字太过夸张,语调不够优雅亲切,又或表情过于冷漠、平淡或过度热烈等都不足以表现法国艺术歌曲的精致与优雅。

上述作曲家迪帕克、福列、德彪西、拉威尔、梅西安等人的声乐作品立意新颖,笔触精美,独具一格而又多样化,使法国艺术歌曲更具多元化。

(三)法国艺术歌曲代表人物

1.加布里埃尔·福列

加布里埃尔·福列(1845—1924年),是20世纪初在欧洲音乐史上具有一定影响的法国作曲家。他一生的创作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领域,写有100余首作品,包括两部声乐套曲和三本标题都为“艺术歌曲20首”的单曲集。他的作品曲调流畅,结构简明匀称,感情含蓄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法国那种精致、细腻、潇洒、飘逸的风格特征。

福列的作品给人的印象是每一个音符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和再三斟酌的,从不打马虎眼,非常的细腻精致。曾有人说他的音乐就如同香榭丽舍大街上那些高贵的商品,深受人们的喜爱。(www.daowen.com)

福列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声音上要求柔美、连贯,飘逸而流畅,特别强调根据每个作品、每个声部的不同要求来设计声音。如女高音演唱福列的歌曲时,音色要求柔美、连贯,同时不追求明亮的音色,演唱时气息较浅、声音位置靠前;而女中音音色需求温柔、含蓄、色彩丰满而不失张力,歌唱时呼吸自然稳定;男高音的音色要集中而具有控制力,歌唱时情感不过分热情奔放,在音乐情感表达上自然流畅;男中音则要声音结实、厚重,胸声区坚实而稳定。

另外,福列强调发音的准确性、法语语言的抑扬顿挫以及演唱时情感的表达,他的作品既不过分的夸张,又不失含蓄而热情洋溢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其歌声与钢琴伴奏的珠联璧合,最终达到恰如其分的感情表达。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沙龙性风格,但无可否认的是福列创作的艺术歌曲最具法国音乐的典型特征。

代表作品:《在水边》《月光》《幻想曲》《摇篮》等。

2.德彪西

德彪西(1862—1918年),法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评论家,是印象主义音乐创始人。1884年他以一曲《浪子》获罗马大奖。受欧洲美术界和文学界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他创立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和声与音乐结构体系,其作品挑战了19世纪的传统和声及音乐语言,并推动了20世纪音乐的发展。

(1)德彪西艺术歌曲风格特征。德彪西早期的艺术歌曲有《美丽的黄昏》《星星之夜》等。他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新的音乐词汇和文法作曲,采用中古时期的音阶和调式,使用全音阶、和弦重叠,或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七和弦、九和弦,他的作品节奏自由,讲究语言的韵律,能使法语声调与人声旋律吻合一致,对于想学习法国艺术歌曲的歌者而言,必须学习和了解德彪西的作品。

德彪西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选取自当代诗人的诗作,他用魏尔莱的诗创作了18首歌曲,1882年写的《曼多林》是他的最佳作品。《曼多林》创作于福列的同名作品之前,他运用断音和连音、三连音和二连音、大调和小调、和声色彩的明暗、音量的强弱等对比手法,完成了这首格调高雅、充满诗意的小夜曲。

从德彪西创作的某些歌曲来看,他的歌曲旋律不如福列,从音乐情感表现方面来说,又不如迪帕克那样充满激情,但是他善于使旋律线条合乎歌词语调的起伏,使音乐和法语节奏重音、法语单词中需要连诵的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意、乐思和语言更和谐统一。另外,德彪西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和人声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德彪西艺术歌曲演唱特点。演唱德彪西艺术歌曲,需注意音色上的变化,演唱时每个乐音都有其独特的声音色彩。所谓色彩就是每个音符所要表达的感情,德彪西是音乐色彩大师,他的音乐时而明亮、时而暗淡。为了创作出有自己特色的音乐作品,在长期的实践中,他潜心探索艺术和音乐的本质,追求和声织体层次丰富多样性,调式交替出现,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音乐情感。

演唱德彪西的声乐作品,要做到优美恬静、抒情而又令人陶醉,在唱高音时声音要飘逸而朦胧;唱中声区时,需要放下喉头,声音坚实而稳定。特别要强调的是,唱他的歌曲要注意音乐半音的音准变化和法语吐字的准确性。法语歌曲中有许多鼻化元音,千万不要理解为鼻音,歌者要打开鼻腔以上的部分,找到头腔共鸣。

德彪西的艺术歌曲不仅对歌者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考验歌者视唱练耳的水平。歌者要熟悉德彪西的风格特征,对德彪西印象主义艺术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全新的概念,才能找出表达这种声音最合适的色彩,也才能表现德彪西艺术歌曲的特点。

3.拉威尔及梅西安

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7年),法国著名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

拉威尔共写了39首歌曲,其中11首是为民歌或传统歌曲配和声伴奏,他的改编很有特色,较著名的歌曲有《自然界的故事》《舍赫拉查达》等。在艺术歌曲创作上他延续了法国作曲家吕利和拉莫所创立的吟诵式的风格。

梅西安(1908—1992年),法国作曲家、风琴家及鸟类学家,被公认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常融入复杂的节奏语言,并以“有限移调调式”铺陈出和声与旋律。

梅西安的作品有《三首歌曲》《陆地和天空之歌》等,是很有特色的法国艺术歌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