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国和奥地利作曲家简介

德国和奥地利作曲家简介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舒伯特弗朗茨·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舒伯特所选择的诗词内容广泛,他对不同的题材诗词仔细琢磨,并为每首歌寻找最佳的形式、载体来揭示作曲家的情感。(二)舒曼罗伯特·舒曼,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其中《诗人之恋》是舒曼艺术歌曲中最著名的声乐套曲,也是德国艺术歌曲的至高成就之一。

德国和奥地利作曲家简介

(一)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19世纪初,艺术歌曲已经形成了规模,有了相当高的水准,并且有专门的艺术歌曲演唱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着重侧重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除了旋律动人之外,他创作的钢琴伴奏比他的钢琴独奏作品更令人惊叹。在这些歌曲中,钢琴伴奏已不仅仅是伴奏,它甚至具有诠释歌词的效果,声乐、歌词与钢琴三者融为一体。他把从诗词中所得到的灵感,用音乐来描述,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作手法,这种创新深深影响了浪漫派作曲家在钢琴曲方面的创作。

舒伯特在他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1.风格特征

在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中,钢琴伴奏占据重要的位置。在艺术歌曲创作上,舒伯特对歌词的要求不拘一格,既有歌德席勒、海涅以及莎士比亚的诗歌,也有他从其他朋友的诗歌中获得灵感而选为歌词的。比如《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的词都是出自缪勒的诗,这是当时尚未成名的诗人。

舒伯特所选择的诗词内容广泛,他对不同的题材诗词仔细琢磨,并为每首歌寻找最佳的形式、载体来揭示作曲家的情感。舒伯特的歌曲形式通常分为三类:分节歌、通体歌、变化分节歌。如歌曲《野玫瑰》属于分节歌这种类型,歌曲《魔王》属于通体歌,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属于变化分节歌。

代表作品:《野玫瑰》《鳟鱼》《听,云雀》《谁是西尔维亚》《圣母颂》《魔王》等。

2.演唱特点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以抒情为主,以朴素、自然、含蓄见长。由于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手法严谨、细腻,注重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因此它比一般的抒情歌曲更能表现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因此,在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时应注意歌曲与气息的连贯性、注重情感上的强弱对比,以及和钢琴伴奏的密切配合,要着重表现歌曲的内在情感和意境

德语由30个字母构成,其中26个字母与英语相同,再加上4个特殊字母ö、ä、ü、β。德语诗歌中的语言特点之一是复合词居多,演唱德语艺术歌曲时要想发音正确,必须元音唱得圆润,辅音也要唱得生动。要加强德语语言的发音训练,重视元音、复合元音、辅音、复合辅音的发音等。

艺术歌曲和歌剧不同,艺术歌曲一般没有很宽的音域,也没有较雄壮宽广的高音区,但艺术歌曲在音乐上极富表现力,演唱风格细腻而雅致,并且能够很快抓住人的情感。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整个作品像一颗颗珍珠一样,一粒粒串连起来,无论是从感情上或是音乐上都能够深层次表现出作品的内涵。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一首精致的诗,演唱时需要对每个音、每一个字都十分小心、仔细,必须唱得入情。首先,歌者要对欧洲音乐史或声乐史进行了解和学习;其次,艺术歌曲在演唱上和歌剧咏叹调的要求不一样,歌剧中有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是角色间的交流与互动,因此更具戏剧性,而艺术歌曲,每个作品都是独立的,需要一种更精致的表达方式,演唱时细腻、典雅。

艺术歌曲属于室内乐的范畴。最早是在宫廷和家庭小型聚会上演出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歌曲的歌词及音乐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虽然艺术歌曲看起来较短小,但是在篇幅中能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特质,有时也不乏戏剧性特点。如歌者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是无法表达出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独有的高雅气质的。

(二)舒曼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年),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是19世纪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舒曼7岁时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之后又学习了钢琴。1832年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此后,他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834年他与友人共同创办《新音乐杂志》,1835—1844年独立编辑该杂志。1840年与克拉拉结婚,这一年也被称为舒曼的“歌曲创作年”,完成了声乐套曲《桃金娘》《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和《诗人之恋》等,共写有150多首艺术歌曲。其中《诗人之恋》是舒曼艺术歌曲中最著名的声乐套曲,也是德国艺术歌曲的至高成就之一。

1.风格特征

舒曼是继“歌曲之王”舒伯特之后的又一位艺术歌曲创作大师,他在选词、旋律、节拍、和声、曲式、钢琴伴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另一特点是,舒曼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他总是选择优秀诗人的诗来创作歌词,会深刻理解诗歌中的音律,同时重视发掘诗的意境。因此,他的歌曲旋律不像舒伯特的歌曲那样气息悠长,而是以短呼吸的旋律居多,有抒情优美的歌曲,也有朗诵性较强的歌曲。在处理音乐与歌词的关系以及人声与钢琴的关系上,他努力使之达到平衡。

舒曼的歌曲创作手法新颖独特,旋律具有朗诵性质,音乐极富诗意,人称“诗人音乐家”。

舒曼的歌曲创作继承了舒伯特的传统,同时更侧重于情感与心理的表现,表现手法更加灵活细致,是典型的浪漫派作品。

舒曼的艺术歌曲多是以爱情故事为题材,如套曲《桃金娘》,是1840年舒曼与克拉拉结婚时,作为结婚礼物献给克拉拉的一套歌曲集。

2.演唱特点

舒曼的歌曲常运用大小调式交替、离调等手法制造出缥缈、遐想和神往的意境,他对诗词的阐释分别放在歌声与钢琴上,诗歌与音乐连成一体,诗律与乐律完美结合,人声与伴奏相互对答。在演唱舒曼歌曲时力度与强弱都要作细致的处理,高音区上常用渐弱和轻声的技巧,与钢琴部分一道,共同歌唱,抒发情感。

3.声乐套曲

节奏特点:套曲具有跨小节的切分音,声乐与钢琴织体的复节奏,段落中固定节奏类型。

人声部分乐句,是从弱拍或弱位进入,演唱时,要求歌声与钢琴声部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表现节奏与呼吸的律动。

舒曼的作品中多次出现渐慢速度要求,需要做更细腻的艺术处理。套曲的和声语言从功能性向色彩性转变,调性的转换,离调、半音、不协和和弦的运用,给演唱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演唱时要特别注意套曲中多处出现的变化半音。

《诗人之恋》套曲的音色变化:作品描写的是一个悲剧性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演唱时应根据主人翁的情感经历对音色的变化作相应的处理。第一部分,演唱时应用温暖的音色、幸福的感觉刻画诗人为爱时而激动、时而质疑的敏感性格。第二部分,演唱时应使用情绪上较为暗淡的音色,渲染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第三部分,描写诗人收拾起自己的悲痛与歌声,埋葬所有的爱与恨,把它丢入大海,重新对待生活。其中第15首《从古老神话中间》包含8节歌词,采用回旋曲式结构,词曲关系比较复杂,情绪变化较大,演唱时应该注意音色的明亮与热情、暗淡与沉闷的交替运用,要体现出鲜明的对比。

套曲《诗人之恋》所表达的情感是极为复杂的,每首歌曲的情感也具有双重特点,在演唱时除根据节奏、音准、音色的要求作处理外,还要求对套曲中的诸多音乐术语和力度、速度、符号等作细致的处理。

代表作品:《奉献》《核桃树》《莲花》等。

(三)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1897年),生于汉堡,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其父为汉堡歌剧院乐队的低音提琴演职员。他是当时发展德国古典音乐传统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大师。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钢琴曲、管风琴、歌曲和合唱等。

艺术歌曲在勃拉姆斯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贯穿了他全部的音乐创作生涯,他一生共创作艺术歌曲三百余首。他的歌曲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勃拉姆斯有不少作品和德、奥民间音乐有着内在联系,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如《铁匠》《去看望爱人的路上》《你该知道我在归途中》等。同时,勃拉姆斯是一位钢琴家出身的作曲家,因此他在写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方面游刃有余,如《徒劳的小夜曲》,伴奏部分几乎可以独立成为一首动人的圆舞曲。

1.风格特征(www.daowen.com)

勃拉姆斯对民间音乐抱有深厚的感情,早年在家乡时,在他的演奏会曲目中就出现了根据德国民间舞曲、歌曲改编的圆舞曲、幻想曲,这种感情成为他日后歌曲创作的源泉。他一生共创作有三百余首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结构清晰、织体丰富、技巧完善的艺术歌曲。

勃拉姆斯钟爱的主题是爱情、大自然和死亡,其作品风格质朴,富有深刻的哲理性,着重抒发个人的情感,善于描绘纤细、敏感、复杂、内在的情绪,这使艺术歌曲成为他所有音乐体裁中颇受瞩目、极具光彩的部分。他为这些民歌配上了适度的和声,从不违背民歌自身的情趣。对民歌的运用和编曲,是他对西欧浪漫主义音乐最独创的贡献。

2.演唱特点

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在演唱时,柔和是演唱者必备的嗓音条件。正确的诠释勃拉姆斯歌曲的全部音乐语汇,是理解和把握其作品风格的重要前提。

勃拉姆斯的歌曲在拖腔乐句中子音的锐利音色有时要让位给母语,甚至忽视歌词中的语调或音节的重音,但这决不等于忽视发音快捷、清晰的子音。相反,在演唱时,声音行腔要求灵巧、快捷,语言要富有弹性,才能体现出勃拉姆斯音乐的灵魂,展现诙谐、富有弹性的、口语化的德国民歌演唱风格。

勃拉姆斯歌曲的伴奏部分常习惯放在钢琴较低音区来写作,它使歌曲的音色显得更加丰满而浓郁,因此,他的歌曲不适宜在降低调或移调上演唱,而是要用原调来演唱,以保证歌曲的整体艺术效果。勃拉姆斯的歌曲强调用音乐的手段来揭示诗歌的内在精神,注重对歌曲精神实质的表达。在演唱他的歌曲时,嗓音音色的运用应注意热情而不失含蓄,匀称而不失多姿多彩。

代表作品:《摇篮曲》《爱情的忠实》《永远相爱》《徒劳的小夜曲》等。

(四)沃尔夫

胡戈·沃尔夫(1860-1903)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艺术歌曲大师,也是奥地利重要的作曲家。沃尔夫是继舒曼之后最伟大的德奥艺术歌曲作曲家。他的歌曲继承了自舒伯特以来的传统,又深受作曲家瓦格纳的影响,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沃尔夫非常注重歌词的文学性,他强调严格按歌词的重音和分节来谱曲,钢琴伴奏具有极高的独立性,常用复杂的半音和声,有时也用简单的自然音和声。他的歌曲多用通谱歌体,演唱方法近似朗诵调。另外,沃尔夫常常在短时期内集中为某一个诗人的诗谱曲,以更好地表现作品内涵和个人气质。

沃尔夫的歌曲对歌词和音乐诗化的结合达到了极致。

1.风格特征

沃尔夫在艺术歌曲创作中注重音乐再现诗词韵律,与诗相融,完美再现其诗原有的内涵与品质,深刻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他严格筛选作为歌词的诗歌,歌曲结构上使用与歌词内涵密切相关的通谱体,旋律上更多的是采用瓦格纳式的半音进行。沃尔夫继承了德国用钢琴伴奏的独唱歌曲传统,声乐与钢琴各有独立表现又融为一体。

他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作曲家,在音乐的创新性表达形式方面,着力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历史蕴含。他的艺术歌曲创作,既体现了古典浪漫主义的情怀,又具有现代音乐的色彩。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创作风格,追求音乐的内在本质和自我提升。

沃尔夫发展开拓了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新的歌曲形式,为德奥艺术歌曲由浪漫主义晚期引向现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传统和声从19世纪浪漫主义晚期发展到20世纪过渡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沃尔夫以创作大胆的和声著称,他在艺术歌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他继承了大小调和声体系的传统,并以此作为他创作的基础。同时,他追寻瓦格纳风格的激情与灵感,将源于传统的手法推向极端化,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创作特征。

沃尔夫大胆地扩大了题材的范围,他笔下所描写的英雄、弱者、情人、农民、智者、愚者、园丁、猎人等无不惟妙惟肖。再加上他所作的伴奏复杂,色彩丰富,戏剧性情绪很强,因此,人们又称沃尔夫是“艺术歌曲领域中的瓦格纳”。

2.声乐套曲

沃尔夫声乐套曲《莫里克歌曲集》的演唱要点如下。

理解歌诗的内涵。《莫里克歌曲集》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导,旋律的进行、和声的运用、曲式的结构安排均要服从诗歌的需要。

掌握准确的语言。《莫里克歌曲集》中有许多宣叙调式的说白旋律,歌者必须将每个词清晰地唱出来,并且能准确地表达词意。

准确把握演唱速度。《莫里克歌曲集》中的速度术语是一些富有弹性速度的词语,往往一首同样的歌曲因演唱者对歌曲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不同的速度,凭借演唱者的艺术修养来诠释作品。

良好的音乐表演。需要歌者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体现作品的内涵。

代表作品:《青年时代的歌》(12首)、《不同作者的歌》(31首)、《莫里克歌曲集》(53首)、《西班牙歌曲集》(34首)、《意大利歌曲集》《米开朗基罗诗歌曲集》等。

(五)理查·施特劳斯

理查·施特劳斯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及指挥家,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早期的艺术歌曲继承和发展了德奥艺术歌曲的传统,经过他的不断创新,原本诗意抒情的艺术歌曲充满了歌剧咏叹调式的戏剧性和震撼力,他使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1.歌曲特征

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理查·施特劳斯的成就与他的歌剧相比较毫不逊色,他被视为继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之后德奥最伟大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138首艺术歌曲,如《奉献》《夜》《小夜曲》等作品。

2.演唱特点

施特劳斯创作的艺术歌曲细腻、明亮、柔和,歌曲中具有“诗意与戏剧性” 的力量,演唱者需要深刻理解他作品的内涵,演唱时如能把握施特劳斯歌曲中的诗意与戏剧性,也就把握了他歌曲演唱的总体风格特征。如艺术歌曲《奉献》,在1982年由女高音歌唱家诺尔曼和德国莱比锡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后,更加声名远扬。

歌曲《奉献》有三段歌词,形成三个自然的音乐段落。而每一段的起始音乐相同,旋律明快,高音有规律地出现,不断在重复中展开新的变化。演唱者需要注意这三段音乐中段落的新变化,在感情处理上每一段都要有所不同,前两段中的“谢谢你”是整首歌曲情感升华的部分,歌唱者应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灵活处理声音色彩、音量。

第三段是全曲最高潮部分,对人声力度的要求达到最强,因此,演唱时声音要具戏剧性,需用演唱歌剧咏叹调那样的方法来表达,并随着旋律变化推动情绪不断升华,钢琴伴奏同样要以较强的戏剧性方式来处理音乐,淋漓尽致地抒发激情。

代表歌剧:《莎乐美》《玫瑰骑士》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