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是由集体来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及声部之间的旋律和谐,它能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合唱的优点是普及性强、参与面广。
合唱通常有两大特征:第一,有指挥,指挥是集体歌唱的领导者;第二,有伴奏形式。合唱可分为有伴奏或无伴奏两大形式。一般有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等,常见的多为四声部。声部通常分为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等。
(一)合唱分类
合唱是一种包含着同声、混声、齐声、轮声、领唱、重唱及和声、支声、复调、有伴奏或无伴奏的集体歌唱艺术。
1.齐唱(concentranto)
齐唱是合唱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形式,是指一个歌唱集体一起唱。它不同于多声部合唱,多声部合唱是由多人演唱多声部歌曲的艺术表演形式,齐唱是集体唱同一个旋律,也就是单声部的群唱。中国有许多大家喜闻乐见的齐唱歌曲,如《大刀进行曲》《解放区的天》《打靶归来》等。
2.轮唱
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者是一小节,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效果的一种音乐表演方式。轮唱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中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有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中国较为著名的轮唱歌曲如冼星海的作品《保卫黄河》等。
3.二声部合唱
二声部合唱指两个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二声部合唱既有丰满的和声效果,又有清晰的线条感,如《我和我的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4.三声部合唱
三声部合唱指三个人(或者是三个团体)同时演唱三种不同的旋律。由于童声合唱团的成员处在变声期,声部一般只有高、中、低三个,因此童声合唱团采用三声部的较多,如《歌声与微笑》。
5.四部合唱
四部合唱以四个声部来陈述音乐,是多声部主调音乐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声部组合形式,也称为四部和声。通俗一点讲,四部和唱就是在各自的声部中,按照和声进行相互独立的各声部的组织结合。在四部和唱中,它们与人声的四种声乐类型是一致的,通常把最高的声部称作旋律声部。在乐谱上,是以大谱表方式来记谱的,由高到低分别为女高音S(或叫作高音部),女低音A(或叫作中音部),男高音T(或叫作次中音部),男低音B(或叫作低音部)。
其中,女声声部用高音谱号来标记,男声声部用低音谱号来标记。如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
(二)合唱艺术的特点
合唱声音有其特殊性。无论什么样的声音,其声音质量的优劣,不能脱离音乐和艺术的特殊性来加以评价。只有当它完全吻合音乐的风格时,才能符合合唱艺术的特殊要求,成为合唱艺术表演所需要的声音,才能被认为是专业的声音。(www.daowen.com)
具体来说,合唱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合唱具有音域宽的特点,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可达到三个半至四个八度。在合唱中,可包含男女高、中、低声部中所有的戏剧及抒情等表达形式;同时,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音色,因此还有各种音色的不同组合,所以合唱具有音色丰富的特点。
2.合唱具有力度变化的特点
从最弱的ppp音到最强的fff音,都在合唱的力度变化范围之内,这一特点是独唱形式不能与之媲美的。
3.合唱具有音响层次多的特点
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不同的和声结构、不同的和弦转位、不同的声部组合和不同的力度变化以及不同的人声色彩等,都能产生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层次感。
4.合唱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合唱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不论是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不论哪一历史时期和哪种风格的作品,都可以通过合唱来完美诠释。合唱对音域、音色、力度强弱、气息的稳定程度有更多的要求,优秀的合唱应该是这四者的融会贯通。合唱的均衡取决于声音的音量、音色的平衡,合唱的声音协调取决于音色的谐和与音准。混声合唱一般为男女声部混合,如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明朗、轻快、柔和;女低音充沛、坚实而圆润;男高音柔和、明亮、清晰、坚实;男低音厚实、有力、充沛而宽厚。
除以上几个艺术性特点外,合唱艺术还有很强的社会性。
合唱艺术一定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这一特征就使合唱艺术具有了社会性。先从欧洲说起,欧洲的合唱艺术和宗教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后,歌唱开始被教会垄断。公元4世纪,罗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歌唱学校。大约9世纪出现了最早的两声部的合唱,称“奥尔加农”。12世纪出现了“第斯康特”。13世纪起,欧洲开始盛行复调音乐,多声部的合唱成为复调的主要形式,主要用于教会合唱团。这一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而中国合唱艺术的社会性与西方不同,它不以宗教的形式来表现,而是更多与中国近代史的步伐相吻合,以群众性的歌唱形式出现,体现当时社会的情感,带着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色彩。其音乐形象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其音乐语言通俗而具大众化特点;同时,其音乐中有一种斗争情绪,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特征。
中国合唱艺术的兴起,虽然是近百年来的事,但是许多作曲家在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题材、不同形式选取不同的作品内容,从多方面用不同技法进行尝试,创作了大量的合唱作品,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黄自创作的两首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它们最具代表性,影响极大。此外,以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以及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等为代表的鼓舞人民抗日救亡斗争的歌曲,也具有广泛的群众影响。
1949年以后,中国的合唱作品主要革命歌曲和歌颂新中国的作品,大多是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的题材。如王莘作词曲的《歌唱祖国》、柏司作词、瞿希贤作曲的《全世界人民一条心》、陆原和岳仑作词、岳仑作曲的《我是一个兵》、美丽其格作词曲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
有一部分合唱作品具有民族风格特点,如麦丁的混声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瞿希贤的《牧歌》、杨嘉仁的《半个月亮爬上来》等。总之,这些作品具有中国合唱艺术的社会性特征,为后来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