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肉牛养殖新技术:有效防治牛皮蝇蛆病

肉牛养殖新技术:有效防治牛皮蝇蛆病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牛皮蝇蛆病是由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成蝇体长约15mm,体表被毛与牛皮蝇相似,但稍短,虫体略小。皮蝇幼虫的毒素可导致贫血。对皮蝇第1~2期幼虫的杀虫率可达到95%以上。处方三:注射蝇毒磷,每千克体重10mg,臀部肌肉注射,对纹皮蝇的移行期幼虫有一定杀灭作用。

牛皮蝇蛆病是由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本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甚为严重,常见于放牧肉牛

(一)病原

皮蝇成虫较大,体表密生有色长城毛,形状似蜂。成蝇体长约15mm,体表被毛与牛皮蝇相似,但稍短,虫体略小。头部被有浅黄色的线毛,胸部前端部和后端部的绒毛为淡黄色,中间为黑色。第一期幼虫呈黄白色,半透明,长约0.5mm,宽0.2mm。第二期幼虫体长3~13mm。第三期幼虫(成熟幼虫)体粗壮,长可达28mm,棕褐色,幼虫的形态与牛皮蝇相似。

(二)生活史与流行特点

牛皮蝇与纹皮蝇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属于全变态,整个发育过程须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成蝇系野居,不采食,也不叮咬动物。一般多在夏季出现,在阴雨天隐蔽,在晴朗炎热无风的白天则飞起交配或侵袭牛只产卵。成蝇的卵产于牛的四肢上部、腹部、乳房和体侧的被毛等部。卵经4~7d孵出第一期幼虫,幼虫沿着毛孔钻入皮内,在体内深部组织中移行蜕化,直接向背部移行。幼虫到达背部皮下后,皮肤表现瘤状隆起。第三期幼虫的体积增大,在背部皮下停留两个月,成熟后由皮孔蹦出,落在地上或既肥内变为蛹,其后羽化为成蝇。幼虫在牛体内寄生10~11个月,整个发育过程需要1年左右。

成蝇出现的季节随各地气候条件和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在同一地区,纹皮蝇出现的季节比牛皮蝇为早,纹皮绳出现的季节一般在每年4—6月,牛皮蝇在6—8月。牛只的感染多发生在夏季炎热、成蝇飞的季节里。

(三)致病作用与症状

幼虫钻入皮肤时,引起皮肤痛痒,精神不安。幼虫在深层组织内移行到食道时可引起发炎。当幼虫移行到背部皮下时,在寄生部位发生瘤肿状隆起和皮下蜂窝组织炎。皮肤穿孔,损伤牛皮,如有细菌感染可引起化脓,经常有脓液和浆液流出,直到成熟幼虫脱落后,形成瘢痕,影响皮革价值。皮蝇幼虫的毒素可导致贫血

(四)诊断

幼虫出现于背部皮下时易于诊断。最初在牛的背部皮肤上可以摸到长圆形的硬节,再经一个月即出现瘤肿样的隆起,在隆起的皮肤上有小孔,小孔周围堆集着干涸的脓痂,孔内含有一个幼虫,发现这种情况即可确诊。此外,流行病学资料对本病的诊断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www.daowen.com)

(五)防治

处方一:采用倍硫磷(拜耳29493),成年牛15ml,青年牛1~15ml,犊牛0.5~1ml,臀部肌肉注射。对皮蝇第1~2期幼虫的杀虫率可达到95%以上。注射时期应在11月份。本药效果好,使用方便。

处方二:浇泼倍硫磷剂,沿牛背中线由前向后浇泼,剂量为每100kg体重洗泼10ml即可。

处方三:注射蝇毒磷,每千克体重10mg,臀部肌肉注射,对纹皮蝇的移行期幼虫有一定杀灭作用。

处方四:乐果用普通酒精配成50%的浓度。剂量为:成年牛4~5ml,育成牛2~3ml,犊牛1~2ml,肌肉注射。对皮蝇的2~3期幼虫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用药时期最好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处方五:用1%伊维菌素或1%阿维菌素。剂量为每50kg体重1ml,一次注射。口服剂量为每50kg体重10mg,一次投服。

处方六:用2%敌百虫水溶液300ml,局部涂擦,一次涂擦其杀虫率可达90%~95%;或只在皮肤上的小孔处涂擦,涂擦前先清除皮孔附近干的脓痴,使皮孔外露,让药液接触虫体。本药对牛十分安全。

在牛数不多的情况下可用手工灭虫。到幼虫成熟末期,牛皮肤上的皮孔增大,可以看到幼虫的后端,这时可用手指压迫皮孔周围,把幼虫从脚瘤内挤出。

在流行地区,每逢皮蝇活动季节,可用1%~2%敌百虫或0.5%林丹乳剂对牛体进行喷洒,每隔10天喷洒1次;0.1%~0.15%除虫菊酯类药物喷洒,每30天喷洒1次,可杀死产卵的雌蝇或由卵孵出的幼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