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指出:“实质上,人们的身体是个性的基础。因此,人们应该学习如何充分地适应他们的身体。”
现代的大学生,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更应具有全面发展的素质。他们绝不应是在温室里娇生惯养出来的“胖墩儿”“病包儿”“娇娃儿”,应该具有新一代青年人饱满的热情、激情的斗志及百折不回、奋发向上的精神。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可塑性较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组织的血液循环、骨密质增厚,使骨骼更加结实粗壮,抗折性提高,肌肉收缩更加有力强健,关节更加灵活牢固,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的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体能实际上是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体能的发展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有效练习,以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
各项体能的发展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也就是可以达到“正向转移”的效果。发展体能所选择的内容与方法要考虑针对性、全面性和多样性。采取多样化的手段与方法,提高体能练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保证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
3.提高机能水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质的兴奋增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力,使机能水平得到提高。
身体健康的最直接的表现反应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上。通过在严寒、酷暑、风雨等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学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另外体育活动还能增强学生身体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练习方法如旋转、倒立、悬垂、滚翻等,使人体处于非常态,能较好地提高人体适应力和抵抗力。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大学时期是学生心理即将成熟的时期,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长期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通过经常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大脑发育,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为智力的开发奠定生物基础。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大脑供血、供氧情况,促使大脑皮层兴奋剂增强,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加强,对体外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分析综合能力加强。
另外,体育锻炼有利于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变化。体育活动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内容,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广泛训练记忆能力、启迪诱导想象力和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的外在表现对个人的影响较大,是心理变化的直接反应,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指标。体育活动则是改善不良情绪的一种非常合适的方法。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大脑处于较强的活动状态,体温升高以及脑内啡肽释放等原因,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降低焦虑,消除忧郁,摆脱痛苦和烦恼,分散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另外,参加体育锻炼对改善胆怯、优柔寡断、缺乏信心等心理缺陷也具有积极作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是目前大学生排解郁闷、改善交际、缓解心理压力十分有效的一种健康方法。(www.daowen.com)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经常从事健康、愉悦身心的体育锻炼对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首先,体育运动项目的多样性、运动过程的趣味性、运动环境的复杂性,能发展学生愉快、乐观、友爱、同情等多种多样的情感。其次,运动的集体性,可以使学生的情感社会化,养成热爱集体、互助互谅的集体主义情感。再次,运动的竞争性,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奋战的乐观主义情感,成为夺取胜利的推动力。此外,体育锻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美感和理性思维等。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坚强的意志力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优秀品质,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人才,其优秀的意志品质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和国家稳步发展的保证。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并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运动竞赛,都要求学生具有明确的目的,及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战胜强敌的勇气、在瞬息万变的运动环境中迅速选择应变措施的决断力、长期艰苦锻炼的坚韧性、遵守比赛规则和为了集体利益而克服个人欲望的自制力等。体育锻炼的独特环境条件,对于培养学生不断地在活动中克服客观和主观困难,在克服种种困难之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进取心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现代社会对健康个性的培养投入了很多的关注。体育活动是学生身心处于动态之中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游戏及教学比赛。这些活动和练习具有竞争性、娱乐性、规则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学生在激烈的对抗中,身体活动不但给机体施加刺激,还引起各种心理感受,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使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显示和发展。另外,学生可以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与自尊,使个体得到发展,形成良好健康的个性品质。
(三)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形式也比较严峻。“富士康事件”,还有一系列的学校惨案,都在提醒人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性。一定的体育锻炼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对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学校体育特别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
学校体育中的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竞赛等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长远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通过相互交往建立的和谐人际关系可以促进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学校体育所提供的人际交往条件是非常优越的,范围有限、人口集中、爱好相同,这都可以增加学生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交往的单纯性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正常的人际交往的规律,协调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学会公平竞争,学会宽容别人。在体育活动中,同学之间的接触比学习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接触更便利、直截了当。运动场地、时间常常是固定不变的,爱好运动的同学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运动场地结队比赛,激烈竞争中身体的强烈对抗,机体协作中的默契配合,都有利于增进感情,巩固友谊,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体育运动过程中充满着挑战,既有对自己能力的挑战,也有对他人的挑战;既有个人之间的竞争,也有团队之间的竞争。体育运动比赛中竞争的结果总与成败相伴,体育运动既能激励学生追求成功,也能锻炼学生不怕失败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体育竞赛中的失败是一种良好的挫折训练,是一种心理磨炼和心理调适过程,也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约束学生的是无形的力量——规则。这种特殊的“规则效应”,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遵守纪律、尊重裁判,学会约束自我,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在体育比赛中,尤其是集体项目中,合作会使活动变得更为有效,团队要获得成功,团队成员就必须通过合作,共同努力。经常参加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有助于个体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能够使人有机会体验和学习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使自己的品行符合一定规范,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有公德的好公民,这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极为有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