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报纸史态类新闻研究:文字见长,样式灵活

报纸史态类新闻研究:文字见长,样式灵活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报纸是最古老的传播媒介,也是史态类新闻的摇篮,历史上许多影响深远的名篇都是通过报纸发表出去的,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的同类新闻相比较,报纸史态类新闻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笔者以环球时报《史海回眸》版为例来分析报纸史态类新闻的媒介特点。这是自委内瑞拉危机爆发以来,被马杜罗政府驱逐的第一位欧洲外交官。在压力下,1546 年西班牙宣布中断与韦尔泽家族的委内瑞拉合约。

报纸史态类新闻研究:文字见长,样式灵活

报纸是最古老的传播媒介,也是史态类新闻的摇篮,历史上许多影响深远的名篇都是通过报纸发表出去的,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的同类新闻相比较,报纸史态类新闻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笔者以环球时报《史海回眸》版为例来分析报纸史态类新闻的媒介特点。

2001 年《环球时报》设置《史海回眸》版,宗旨在于“还原历史”,后与《人物春秋》版合并为《人物春秋·史海回眸》版(以下简称《史海回眸》)。2006 年1 月起《环球时报》由一周两期改为日报,周一至周五出版。因此,笔者的样本选取为2006 年3 月《环球时报》的《史海回眸》。《环球时报》在3 月共出报23 期,其中《史海回眸》报道稿件13 篇。为方便研究,笔者将这13 篇报道的标题分别呈列出来:《百年前欧洲流行“美国威胁论”》(20060301)、《藏族远征军浴血鸦片战争》(20060303)、《蒋介石曾严惩“台独”分子》(20060307)、《百年前山西票号曾辉煌海外》(20060309)、《日妓女间谍祸害中国50 年》(20060313)、《郑成功有支黑人洋枪队》(20060315)、《冷战时美苏打过气象武器战》(20030317)、《1953 年,中情局颠覆伊朗政府》(20060321)、《希特勒曾想炸平整个德国》(20060323)、《600 吨沙俄黄金失踪之谜》(20060327)、《美海军之父服务过三大帝国》(20060329)、《蒋介石曾援助韩国抵抗日本》(20060331)。随着时间的推移,《史海回眸》固定为周二、周四出刊,因此,笔者又选取2019 年3 月的样本,取得文章12 篇,分别为《她推动创设了国际妇女节》《英美非法公分毛里求斯至今》(20190305)、《“沙皇黄金”疑云延续百年》《西方大都市曾为马粪操碎了心》(20190307)、《德国与委内瑞拉,500 年恩怨纠缠》《非洲独立国家改国名雪耻》(20190312)、《六场坠机悲剧改写20 世纪航空史》(20190314)、《拿破仑强推“法国优先”酿苦果》《澳“白人至上”组织曾专门袭击亚裔》(20190321)、《百年前留法勤工俭学探采救国火种》(20190326)、《戈兰高地俯瞰中东风云变幻》《富凯餐厅,“黄背心”砸了的百年权力与奢华》(20190328)。那么这些报道所表现的报纸媒介特征有哪些呢?

(一)语言运用见诸功夫

报纸新闻听之无声,看之无影,和广播、电视相比是弱势,但其文字的表达能力却是广播、电视等难以企及的。

1.标题凝练、生动

俗话说“读书读皮,看报看题”。也就是说报纸的标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住”人,让受众见之则喜。自费订阅曾达95%的《环球时报》深谙其道。其标题的制作力求简练、具体、生动。由于《史海回眸》所报道的事实发生时间都较久远,受众容易产生心理隔膜,因而其标题很注意受众心理的贴近性,如《蒋介石曾严惩“台独”分子》《日妓女间谍祸害中国50 年》《郑成功有支黑人洋枪队》《冷战时美苏打过气象武器战》《1953 年,中情局颠覆伊朗政府》《希特勒曾想炸平整个德国》《西方大都市曾为马粪操碎了心》《“沙皇黄金”疑云延续百年》等,都是既有“分量”又充满悬念的新闻标题。这些标题并不强求新闻要素的齐备,而是用最简洁、最通俗的语言对新闻事件做出分析和评价,帮助受众把握复杂事件的本质,使广大读者既能掂出新闻事实的“分量”,又能一下找到“亮点”。我们也看到,《史海回眸》在标题制作中力求回避华丽的辞藻,追求生活化、口语化,而且标题形象生动,富有动态美,让受众对新闻事件产生具体、鲜明、生动的印象,同时引发联想和思考。如《藏族远征军浴血鸦片战争》将远征军艰苦卓绝的战斗表现得淋漓尽致,《蒋介石曾严惩“台独”分子》表明在“台独”分子猖獗的情况下其原有统治者对“台独”坚决抵制的态度,《希特勒曾想炸平整个德国》展现出希特勒的恐怖野心,其中“浴血”“严惩”“炸平”“祸害”“颠覆”等动词使标题活灵活现,耐人寻味。

2.叙述语言严谨

史态类新闻也要靠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叙述是其最基本的最常用的表态方法。在这25 篇文章中我们看到既有顺叙、插叙,也有倒叙、回叙,如例2-6 一文就采用了顺叙和倒叙手法。

例2-6:德国与委内瑞拉,500 年恩怨纠缠[26]

德国驻委内瑞拉大使近日因“干涉委内瑞拉的内政”被马杜罗政府要求限时离境。这是自委内瑞拉危机爆发以来,被马杜罗政府驱逐的第一位欧洲外交官。这让德国着实吃惊。纵观德委关系历史,德国的确一直重视委内瑞拉的战略地位,甚至曾想把它建成自己在南美的后花园。

关系始于1528 年

“德国与委内瑞拉的关系史始于1528 年。”德国耶拿大学历史学家罗尔夫·瓦尔特在他的论著《委内瑞拉的德国人——从16 世纪到现在》中写道,当时西班牙国王把“小威尼斯”(委内瑞拉)西部的一部分开发权,转让给德国的债权人韦尔泽家族。韦尔泽家族是奥格斯堡和纽伦堡的贵族。根据历史记载,西班牙国王估计欠了德国家族14.3 万至15.8 万基尔德(Gulden)。韦尔泽家族对此非常自豪,因为这一特权,也代表着德国16 世纪时在南美“殖民”的象征,尽管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殖民。

按照协议,韦尔泽家族除了获得行政特权,还获得了免除一些税收、使用港口的费用等。他们还被允许引进非洲奴隶。家族还得把收入的一部分交给西班牙,包括发现金银等贵金属也要部分上交。

韦尔泽家族在委内瑞拉建立了可可、咖啡、烟草棉花种植园和畜牧场以及金银等采矿场,役使黑奴。军队式的管理方式尽管获得较多的收益,但也遭到很多不满。西班牙传教士卡萨斯曾写道:“德国人比野性的狮子更糟。出于贪婪,这些魔鬼一样的人类比它的前辈更残酷。”在压力下,1546 年西班牙宣布中断与韦尔泽家族的委内瑞拉合约。

之后上百年,德国人在委内瑞拉的形象一直不好,直到1799 年。当时,德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及社会活动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去南美洲科学考察。他的《宇宙》等著作给19 世纪的科学探索以强大的推动力。

……(www.daowen.com)

德国自1871 年以来就一直在委内瑞拉设立大使馆。之后许多德国科学家访问委内瑞拉进行科学考察。德国传教士还在当地建立了德国学校。德国外交部网站也对洪堡与玻利瓦尔的友谊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是“德国和委内瑞拉200 年友好关系的基石”。

希特勒争夺“石油生命线

然而,亚历山大·冯·洪堡在委内瑞拉建立的宽容德国人的形象,随着纳粹党的上台逐渐改变。1932 年,德国纳粹党曾在委内瑞拉建立一个联盟,希望宣传该党的温和形象,但收效甚微。

尽管如此,希特勒对委内瑞拉的重视却不断加强。一个重要原因是石油。众所周知,德国的战略资源最富裕的要数铁矿和煤矿。鲁尔工业区就以煤矿闻名整个欧洲,而克虏伯等也是钢铁巨头。不过,德国缺石油,而委内瑞拉又是石油大国。德国曾从委内瑞拉、墨西哥和美国每年进口数百万吨石油,可是每年仍有几百万吨石油的缺口。尤其是二战爆发后,石油缺口的问题凸显。

委内瑞拉作为南美第一产油大国,1939 年石油产量达到近3000 万吨。委内瑞拉石油几乎全部用于出口,以便换得外汇

……

同样,描写也是史态类新闻增强文字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如例2-7。

例2-7:冷战时美苏打过气象武器战[27]

据解密档案显示,20 世纪70 年代,美国除在古巴制造干旱外,还在1974 年用人工方法将飓风引向洪都拉斯,企图趁该国陷入混乱之际,扶持亲美政权上台。1974 年9 月,“法夫飓风”的气旋突然转向洪都拉斯。暴雨和时速超过177 公里的飓风横扫大地,造成1.1 万洪都拉斯人丧生,60 万人无家可归。在一个名叫乔洛马的城镇里,由于堤坝决口,全镇6000人被淹死了一半。洪都拉斯的支柱产业——香蕉种植园几乎完全被摧毁。成千上万的灾民被困在树上、房顶上和堤坝上。公路、铁路和港口遭到了彻底的毁坏。这次飓风造成中美洲各国经济损失数千万美元,数万人伤亡,美国人则顺利达到了目的。后来,美国在大西洋上又成功地进行过3 次人工引导飓风实验,其人造飓风技术日臻完善。

20 世纪90 年代,“高频有源极光研究计划”(HAARP)正式成为美国“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2 年,美国在阿拉斯加建立了一个超大规模的无线电试验基地,即HAARP 基地。在这个占地达13 公顷的基地里,林立着180 根天线,每根都有几十米高,构成一个巨大的金属方阵。这些天线其实是一个高频电磁波发射装置,发射功率达3.6 兆瓦,可向大气电离层发射短波电磁波束,把大气粒子作为透镜或聚焦装备使用,从而改变地球上层大气的风向,改变大气的温度和密度,最终达到改变气候、控制气象的效果。

再如《1953 年,中情局颠覆伊朗政府》[28]中:

他迟迟不敢签发将摩萨台撤职的命令,但国王是否支持政变至关重要。于是在8 月初,中情局决定向巴列维施压。心急如焚的克米特藏在汽车里的毛毯下面,趁着夜色潜入王宫,他把政变计划向巴列维和盘托出,并恐吓说:“现在,你已经别无选择了。如果还不采取行动的话,那么伊朗只会变成共产党的伊朗,会成为朝鲜第二!”当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再次给了巴列维明确的暗示。在西雅图召开的州长会议上,艾森豪威尔扬言,美国“不会坐视伊朗落入共产党之手!”巴列维立刻同意了政变行动。

(二)文章样式灵活多变

在《史海回眸》中的文章大多为消息、通讯,而南方周末的《往事》版则较多采用通讯、访谈录、特写,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多表现为通讯。而纪念新闻中的连续性报道也多为消息与通讯的结合。我们可以发现,各式各样的新闻体裁都为报纸史态类新闻的展现提供了温床。不仅仅局限于通讯、特写,还包括消息、访谈录等,都可作为其表现形式。而且在现有的几大新闻媒体中,报纸史态类新闻样式最多,变化也最快,一切有利于表达的样式,包括小说手法、散文手法、电视文学手法等,均被借鉴过来加以合理的改造和利用,只是缺少过多的情节、细节、声音、乐律、动态图像等。但通过必要的描写、括号的注明和图片的搭配,照样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事的真实感。同样利用白纸黑字和各种字体,史态类新闻还打破了传播作品模式,创造了形式各异、结构优美的文章样式,给人以审美的艺术享受,同时增加了阅读的兴趣。实践表明,文章句式简短,注重提行分段,来回变换人称,宋、楷、黑体穿插,括号时常出现,都增添了史态类新闻作品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