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情分析实践要领:活动情境创设

学情分析实践要领:活动情境创设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合乎“学情”的课堂学习活动情境的创设,需要考虑诸多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合理转化、学生学情的分析与引导等。下面我们通过分析王崧舟老师的课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11]来讨论活动情境设计的实践要领。这表明,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对德国人爱花这一奇特风情的理解存在障碍。解读“女房东”的莞尔一笑。

学情分析实践要领:活动情境创设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合乎“学情”的课堂学习活动情境的创设,需要考虑诸多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合理转化、学生学情的分析与引导等。下面我们通过分析王崧舟老师的课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11]来讨论活动情境设计的实践要领。

王老师在这节课的设计时发现很多老师对这篇课文内容与主旨的理解都已概念化、道德化,于是他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对文本加以深入解读与分析。

(一)文本分析

通过文本分析,王老师发现这篇课文在教学内容上要突破道德化的束缚,认为最值得教的内容应该是“‘爱花’这种民族的奇特风情”。

这样,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内容。为下一步学情分析环节提供了参照。

(二)学情分析

王老师通过下面三个题目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

(1)这篇文章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请用波浪线画下来;

(2)你是怎么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3)读完全文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困难需要提出来吗?请列出1~3个你最想解决的问题。

在全班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分类统计分析

第一题,画了“走过任何一条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占了94%。这表明,学生的阅读焦点的确集聚在奇丽风景上。

第二题,理解为“德国人处处为别人着想、先人后己、品德高尚”的占了87%。这表明,学生对文本主旨的前理解已经道德化了。

第三题,提出“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耐人寻味”、“为什么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为什么结尾作者说自己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等问题的占了72%。这表明,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对德国人爱花这一奇特风情的理解存在障碍

(三)教学目标确定

通过以上文本分析与学情分析,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在真诚、素朴的语言表达中感悟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这一奇特风情”。这个教学目标又可以细分为三个更为具体的子目标:

(1)通过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品读,真切感受“家家户户的窗前开满鲜花”这一奇丽风景。

(2)通过对文中“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每一家都是这样、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连续出现的6个“都”字的咀嚼,深入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3)通过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等关键句的解读,体会“爱花”在德国是一种奇特的风情。

(四)学习活动情境设计

学习活动情境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王老师这里设计了三项学习活动,每项学习活动情境的设计都是为了落实一个子目标,这样就确保了教学目标与学习活动的一致性。

活动一:感受风景奇丽,触摸爱花真切(www.daowen.com)

第一步,匹配。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然后从课文中找出与插图最相配的文字。

第二步,细读。引导学生多层次朗读这段文字。

第三步,背诵。创设语境,反复引读,使学生对这段文字能够熟读成诵。

活动二:解读风景密码,咀嚼爱花真切

第一步,“举一”。解读“女房东”的莞尔一笑。思考:什么是莞尔一笑?莞尔一笑说明了什么?

第二步,“反三”。解读“德国人”的莞尔一笑。思考:如果问的不是女房东,而是一位当地的牧师,他会怎么说?(继续置换人物:一位当地的马车夫、一位当地的中学生、一位当地的大学教授、一位当地的清洁工……)他们都会以这样的态度说,你的依据在哪里?(锁定并出示文中6个带“都”字的句子

第三步,联接。解读风景背后的风情。

活动三:领略风情奇特,体认爱花真切

第一步,创设语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创设情境:弹指一挥间,四五十年过去了。1980年,“我”再次踏上德国哥廷根的土地,映入“我”眼前的又是这样的画卷。(写话,交流,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

第二步,转换语境,让学生感同身受。

创设情境: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到一百年前,你首次踏入德国哥廷根的土地,你一定也会看到这样的画卷。(继续使用学生的写话材料进行交流,理解“这样的境界并没有改变”)

第三步,强化语境,让学生深信不疑。

创设情境:如果时光可以穿越,2050年,你提前踏入德国哥廷根的土地,你一定又会看到这样的画卷。(继续使用学生的写话材料进行交流)

我们从王崧舟老师这个课例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合乎“学情”的课堂学习活动情境设计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那就是——“一致性”或“连贯性”。这种“一致性”或“连贯性”主要体现为下面的连贯性程序:

(1)把握课文体式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2)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三道题目)。

(3)课文体式与学情结合确定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细化成子目标。

(5)依据子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情境。

唯有确保了这些程序的一致性或连贯性,学习活动才不会迷失方向,学情分析的结果才能融入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合乎“学情”的课堂学习活动情境才能创设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