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活动情境是教师为促进学生学习而作出的努力,理想的活动情境应该是能够适应具体的学情和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情境的“创设”遵循的是一种筹划思维。徐长福认为:“人类有两种旨趣殊异的思维活动,一是认知,一是筹划。认知是为了弄清对象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筹划是为了弄清如何才能利用各种条件做成某件事情。”[5]基于学情视角的学习活动情境创设不是为了弄清或贯彻一种理论,而是综合多种理论成果,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实际的学习条件而形成相对合理的活动情境。合理的活动情境通过认知(理论)思维是“想”不出来的,即使“想”出来了也是不切实际的,例如有很多教师在课堂里“想”直接搬用加德纳“多元智能”所举的一些例证作为活动情境,这就是没有理解创设活动情境的内在理据,即使搬用了这些例证性的活动情境,在实际教学中也是不适应的,教学是难以产生效果的。因为加德纳的活动情境是为阐释其理论体系服务的,他在举例分析的时候采用的是认知(理论)的思维方式,而教师要在课堂里创设情境组织学习活动,应该采用“筹划”的思维方式。
“筹划”一个活动情境,需要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学科理论等理论为基础,这些理论有些是同质的,有些是异质的。筹划就是要围绕具体的“学习活动”,把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的各种要件(同质或异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形式。要完成这项筹划与整合的任务,需要对各种与课堂学习有关联的因素进行分析,即需要对影响“学习活动”的各种同质或异质的条件进行学理分析,以确定实施“学习活动”的基本要件。
比利时学者罗日叶认为要创设好一个学习情境,一般要注意其中的三种参数:一种是类别参数(或称辨别参数),主要是指情境材料的类别及其所寻求的教学功能类型;第二种是内容参数,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时需要调动的知识和技能,使用的方法,以及问题解决的步骤等。这是决定一个情境是否具有教学性的关键。第三种是装扮参数,主要是指对原生态的生活情境的改编与重构。[6]
教师在创设活动情境的时候需要对这三种参数加以合理的“筹划”,使之协调一致,共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服务。我们在课例研究中做过一个高中课例《故都的秋》,其中一项关键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合理的活动情境。例如其中第一个环节的目标是“感知文章个性化的语言”,活动情境第一个参数(类别参数)我们采用的是表格形式,让学生各自填写表格之后交流;第二个参数(内容参数)是依照课文段落的顺序找出体现了“个性化”的语言并将关键词填写在表格中;第三个参数(装扮参数)是呈现的表格中已经填写好了第一栏的内容,这是对一份真实表格的改编。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www.daowen.com)
表8-2 感知文章个性化的语言
这份表格综合考虑了三种参数,为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感知文章个性化的语言)“筹划”了一个活动情境。学生在这个活动情境中的阅读活动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开,首先每一个学生都需要阅读课文之后完成这份表格,当他们填写好表格之后,他们的个体阅读经验得到呈现,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然后分组讨论与交流各自对表格的填写情况,让个体的差异在小组讨论中展现出来,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经验的交融、互补与矫正。最后是教师通过班级交流针对一些同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加以澄清与纠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