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情分析论:课堂非正式观察方法及价值

学情分析论:课堂非正式观察方法及价值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在《“窗户”的学问》一文中介绍了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12]于漪老师在这个案例中使用的就是非正式观察法。所谓“非正式”是指这种观察没有经过系统设计,而是随着教学的进展对学情加以即时观察。他所谓的“观察学生的经验变化”指的就是课堂情境中的非正式“学情观察与分析”。[13]可见,课堂非正式学情观察对洞察学情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学情分析论:课堂非正式观察方法及价值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情”(这里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状态)隐含在菲利普·杰克逊(1968)所揭示的复杂的“课堂生活”中。[11]这种“课堂生活”具有多维性、同时性、即时性、开放性。因此,对课堂“学情”的观察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我们观察过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发现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一例外都是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以往我们更多的是从“教”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教学艺术,认为他们具有纯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即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所谓“驾驭课堂”实际就是“驾驭学情”,即能对课堂中即时出现的学习状态加以洞察,及时作出判断并调整自己的教学。

例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学习状态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她在《“窗户”的学问》一文中介绍了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她在课堂上提问时发现一位学生总是“把头埋得低低的”,在其他同学回答了问题才慢慢地抬起了头,目光时聚时散,时而恍恍惚惚。从这双眼睛中,她看到了这位学生学习漫不经心,对语文缺乏兴趣。后来她打开这位学生的作业本进行分析,课后又不断找他谈话,鼓励他积极思考。大概半年左右,她发现这位学生上课时目光凝聚了,集中了,稳定了。终于有一次在上课提问之后她碰上了这双期待着的眼睛,这位学生正确流利地回答了问题。于漪老师在总结其中甘苦时说:“眼睛,心灵的窗户。面对着几十扇各具特色的‘窗户’,我必须精心地加以观察,透过它们洞察小心灵的秘密。”[12]于漪老师在这个案例中使用的就是非正式观察法。所谓“非正式”是指这种观察没有经过系统设计,而是随着教学的进展对学情加以即时观察。(www.daowen.com)

杜威认为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一定要体现在学生的经验发展中,而这首先是需要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经验变化。他所谓的“观察学生的经验变化”指的就是课堂情境中的非正式“学情观察与分析”。他指出:“教师不仅要感受到儿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意义,而且要注意到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理智状况,像迷惑、厌倦、精通、观念的醒悟、装作注意、夸耀的倾向、以自我为中心把持讨论等情况。教师不仅要了解这些表现的意义,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意义。”[13]可见,课堂非正式学情观察对洞察学情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