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通过谈话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方法

通过谈话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特级教师支玉恒在任教《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采取了让学生“猜”老师的“提问”这种谈话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得以呈现,然后通过“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哪一味?”这个主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确认与澄清自身对课文阅读的独特经验。支玉恒老师在这节课上述环节的教学中采用的就是通过“谈话”方式了解学情信息来把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通过谈话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方法

小学特级教师支玉恒在任教《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采取了让学生“猜”老师的“提问”这种谈话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得以呈现,然后通过“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哪一味?”这个主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确认与澄清自身对课文阅读的独特经验。[7]

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分别提出了这些问题:“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为什么说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有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为什么说我们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我们今后要怎样做?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支老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帮助学生一一澄清这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不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核心问题。因为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章内容本身(介绍的知识)并不难理解,学生学习不会有问题。困难在于这篇课文所包含的忧患意识,学生要体会到其中的“忧患”意识可能有困难。而这个困难的解决又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学生对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忧患”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因此接下来,支老师引导学生去说说各自读了这篇课文心里的“滋味”。“滋味”是要个体自身体验出来的,落实在文本阅读中就是要让学生“读”出心里的滋味。

在引导学生“说”并“读”出滋味的过程中,第一位学生说心里是“酸酸的”,老师让她“读”出“酸酸的地方”,但这位学生没有通过语气、停顿、节奏“读”出“酸味”,于是老师进行了朗读指导,终于让这位学生通过语言的朗读传达出了自己体验到的“酸”。第二位学生说心里是“甜味”,但没有读出“甜味”,于是老师又加以了朗读指导,同时老师认识到这位学生指向的是局部描写,从局部描写中体验到的“甜味”并不符合“全文”的基调,为了让学生有更完整的体验,于是引导学生读后面的语段,学生读了后面内容之后,“滋味”开始由“甜”转向了“酸”。(www.daowen.com)

支玉恒老师在这节课上述环节的教学中采用的就是通过“谈话”方式了解学情信息来把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些学情信息不是以独立的方式存在的,而是与教学进程合一。“个体差异”为教学提供了机会,“教学”又推动了“个体”的深度学习。无论是对第一位学生的了解与指导,还是对第二位学生的了解与指导,教师又都是在班级集体教学背景中进行的,其他同学也没有闲着,教师在引导个体的同时要求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比较、揣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