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情分析:揭示个性差异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学情分析:揭示个性差异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教学,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一切机会与场合中直接接触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课堂观察的基础上指出,在实施了差异性教学的课堂里,往往“笼罩着相互关怀的气氛,笼罩着智力的灵感。每一个人都力求靠自己的努力来达到目的。你可以在儿童的眼睛里看到时而精神高度集中,时而迸发出喜悦的火花,时而沉思默想”[45]。

学情分析:揭示个性差异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从个性差异出发开展教学,历代教育家均对这方面给予了关注与探索。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看法与做法。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教学,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一切机会与场合中直接接触孩子。他常年都做班主任工作,从预备班跟到一年级,再一直跟到十年级。他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他曾经具体而系统地对3 700名儿童进行了“跟踪观察”,对每个人写了观察笔记,“在笔记本的3 700页上我记载了我的全部教师生涯。每一页都奉献给一个人——我的学生”。[44]

他在《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文的开头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差异问题:

为什么一年级就常有成绩不好、落后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还会遇到不可救药的落后生,教师对他已经不抱希望了?这是因为,教师在学校生活的最重要领域即脑力劳动领域中,对孩子们没有个别对待。

在课堂教学中他坚决反对不顾学生个性差异的做法,他认为没有抽象的学生可以对之机械地搬用一切教学和教育的规律,没有什么统一的先决条件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这个概念本身也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会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当前在哪方面有才能,今后他的智力怎样发展,这是教育才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他提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针对差异进行教学:

(1)要切实研究教学内容与个体学生之间的关联。不要盲目地照搬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因为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只不过是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孩子。不同的孩子是以不同的方式达到这种水平和掌握这个范围内的知识的。一个孩子在一年级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阅读并解答习题,另一个孩子要到学习的第二年末甚至第三年才能做到这一点。应当会判断用什么途径、要多久和克服什么困难,儿童才能达到大纲规定的水平,如何在每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施大纲。

(2)要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他认为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上应当个别对待。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些学生两、三道甚至四道题,而给另一些学生仅仅一道题。一个学生的题较复杂,而另一个学生的题则较简单。一个学生在语文方面要完成创造性的书面作业,如写作文,另一个学生则仅学习文学作品的课文。

(3)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为所有的学生挑选他们都能做好的作业,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就是一堂无益的课。(www.daowen.com)

他分析了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里申柯和雷萨克的数学课上的分组教学:

第一组是成绩最好的孩子,他们不需要任何帮助就能轻而易举地解答任何习题。这个组里还有一两个学生会口算,不需要用笔记下来,教师还没说完条件,学生已经举起手了。对这个组,除大纲规定的习题外,教师还选择超出大纲范围的材料。要给这些学生的头脑力所能及的、但不是轻而易举而是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作业。有时还要给一种他们不能独立地解答的习题,不过,教师的帮助也仅仅在于稍加指点或暗示。

第二组是勤奋努力的学生,对他们来说,出色地完成任务需要经过紧张的脑力劳动、探求和克服困难。关于这些学生,教师是这样描述的:以勤劳和埋头苦干取胜,获得成绩是因为他们的勤奋和顽强。

第三组孩子可以不需要帮助而自己解决中等难度的习题。但复杂的习题有时不会做。帮助这些学生学习需要有高度的教学水平。

第四组学生理解和做习题都很缓慢。他们在一堂课上比第二、第三组学生可能少做一半或三分之二的习题,但对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催促。

第五组是个别学生,他们不能解答中等难度的习题。教师要专门为他们选择一些能使他们取得某种收获哪怕是成绩不大的习题。

这些学生小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在调整,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课堂观察的基础上指出,在实施了差异性教学的课堂里,往往“笼罩着相互关怀的气氛,笼罩着智力的灵感。每一个人都力求靠自己的努力来达到目的。你可以在儿童的眼睛里看到时而精神高度集中,时而迸发出喜悦的火花(找到了正确的路子),时而沉思默想(从哪个方面解题)”[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