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园”概念,是指向外在景观形态和范围。我们强调在总体规划确定的湿地范围内是“真湿地”。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当提出大花园概念,可能会使在西津湿地公园红线范围以内的区域在经济收入、产业发展方面受到影响。那么原来的渔民怎么生存,产业怎么发展,经济收入从哪里来,受影响以后怎么弥补?
我认为,除了在区内创新产业模式以外,重点是强化湿地周边区域的规划。湿地是亮点,经济效益可以在湿地之外的周边区域显现,周边区域要依靠湿地品牌来培育做大。
保护湿地不是不搞旅游产业,而是将旅游度假区放到湿地以外靠近湿地且环境好的周边区域。把一些需要做但又不适合在湿地公园内做的事情放到外围周边空置区域去做。但周边区域也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只能做与国家湿地公园相匹配的生态产业和绿色产业。这种生态产业和绿色产业如何布局和选择?
比如说第一产业,要大胆淘汰不合适的农产品种植,退耕还林、退渔还湖。可以做些水上森林,恢复符合当地地带性植被、能够强化生物多样性的林子;发展林业生产,在上游地带大量种植培育生态涵养林,在湿地周边营造生态风景,其他适合农业生产的区域大力种植经济林。同时,这里也可以搞能够循环的养殖业,比如养猪场的粪便可以发酵形成沼气,污物还可以养鱼、肥田,形成生物链。此外,第二产业可以搞没有污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生态绿色工业。第三产业是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产业布局好了以后,在生产上也要贯彻深生态理念。利用西津湿地环境好、生态好的牌子,推广西津品牌的生态、有机、绿色农产品。
这种围绕农产品多种经营的产业布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六产业”。用深生态理念发展第六产业,第一产业怎么布局,第二产业怎么布点,第三产业怎么利用、服务;用产业引导湿地公园外围的周边建设。从整个形态上面大改观,在所有范围里面按照花园标准来建设。这个“大花园”将湿地和周边的林地、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及休闲度假设施用地结合起来,优化了产业布局。在规划的时候,要多从“大花园”这个宏观的角度加以考虑。(www.daowen.com)
对于西津湿地这么一个面积广阔、影响巨大的项目,如果我们不搞清楚理念和思路是做不好项目的。总体来讲,我们要用“真湿地、深生态、大花园”模式来做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具体规划细节,则需要我们所有设计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创想。希望我们能够将西津湿地做成一个真正的典范项目。
【注释】
[1]2015年4月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系主任周武忠教授在南京主持召开东方景观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项目讨论会,阐述该项目的规划思路和设计理念。本文根据谈话要点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