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深生态的指导思想是突破自然生态的范畴,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来引领整个区域内各种要素的发展。也就是说,在我们所有的规划范围里面,一切都要与生态挂钩,达到生态平衡,促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文脉延续。
我所说的这种平衡,不是不发展。如同现在的文物保护,很多文物不能“动”,这是被动的保护。我早在2006年举办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就提出,不要被动地保护文化遗产,要让文化遗产“活化”。所谓“活化”,就不是静态的保护,要让它变成为我们现代人所用,而且还要成为流给后代的潜在的文化遗产。在西津湿地项目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漂亮的景观和构筑物。将这些构筑物做成有特色的景观,延续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文脉,成为后代的潜在世界文化遗产资源。
生态讲究平衡,讲究要素。这些要素既要传承,还要有所发展,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但是延续地脉、文脉的发展,不能去搞人为的、机械的主题公园,要有守规矩的创想。就像我们写文章,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有理有据。我提出的生态,不仅仅是自然生态上保持平衡,更要在经济上有投入和产出;不仅要保护湿地,还要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有所贡献。比如,当地两万多箱的网箱养鱼,如果全部铲除,渔民将何以为生。所以,我们要在规划中想到渔民的生存之路。如果以牺牲当地环境、牺牲当地文化、牺牲老百姓利益作代价,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成功的。我当时在横县座谈会上讲到,不仅仅是让渔民能够生存,还要让渔民生活得更好,要让当地的老百姓通过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过上更好、更富裕的生活。(www.daowen.com)
另外,我们规划方案里的任何建筑都要有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新政”,是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今年,国家也提出发展绿色产业。我们在做概念规划时,要放开来好好地设想一下,甚至可以在方案中提出对湿地区域内的官员要有绿色新政考核指标;调整撤并不合理的不利于湿地一体化发展的城镇等。
我提出深生态这个概念,就是希望突破原来自然生态的理念,拓展到各个方面,实现共生、共赢、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