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保定:中国雕刻之乡,易水砚国礼瑰宝

保定:中国雕刻之乡,易水砚国礼瑰宝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定这块沃土,孕育繁衍了无数瑰宝,有形的物质文化感动鼓舞着人们,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同样给人们留下蚀骨铭心的记忆。1995年,曲阳县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易水砚传统制作技艺因其典型性、代表性和重大影响力而入选。易水砚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和友人。

保定:中国雕刻之乡,易水砚国礼瑰宝

保定这块沃土,孕育繁衍了无数瑰宝,有形的物质文化感动鼓舞着人们,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同样给人们留下蚀骨铭心的记忆。

【独特的曲阳石雕】曲阳石雕历史悠久,唐代时,曲阳是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明清时期,曲阳石雕工艺更加精巧,清末曲阳石雕艺人刘普治的作品《仙鹤》《干枝梅》等曾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获银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阳几千名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工程建设和天安门修复工作。1995年,曲阳县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曲阳石雕的花色品种有600多个,其中有人物、神佛、瓜果、动物等传统题材作品,也有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现代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还有碑刻、建筑装饰等圆雕、浮雕作品。不论何种作品,都富有民间传统魅力和生活气息。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为进一步推动雕刻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曲阳县制定了以东方雕刻城建设为核心的发展规划,为雕刻业的蓬勃发展描绘了蓝图。

曲阳石雕——千手观音

【“南有端北有易”之易水砚】笔、墨、纸、砚素有“文房四宝”之称。书画界的人只要说起砚,都知道“南有端北有易”之说,就是南有端砚,北有易砚。易砚,也称易水砚。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易水砚传统制作技艺因其典型性、代表性和重大影响力而入选。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点缀有碧色、黄色斑纹,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砚台精美古朴,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易水砚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和友人。重达6吨的《归砚》,由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重达30吨的《中华九龙巨砚》,被陈列于北京中华世纪坛。

【栩栩如生的徐水舞狮】徐水舞狮素有“北狮之宗”的美誉,徐水北里村有舞狮的历史传统,明清时期,即以花会形式在乡间庙会、重大节庆时演出。全村上至古稀老者,下到垂髫小童,人人披挂狮皮,创出许多“绝活”。徐水舞狮的基本特征是外形夸张、狮头圆大、眼睛灵动,既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表演时能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等动作,形态逼真,还能展示“耍长凳”“梅花桩”“跳桩”等高难度技巧。1953年,舞狮团曾代表河北省到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会演并一举夺冠,后又代表国家多次出访演出,曾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四届青年联欢节”的比赛中获一等奖。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www.daowen.com)

徐水舞狮

【深受群众喜爱的老调】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既是保定市特有的剧种,又是河北省较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保定一带流行一句民谚:“做饭离不开灶,看戏看老调。”老调的渊源可追溯到元末明初,最初以河西调为基础,清初又吸收保定一带流行的名为“保定木板大鼓”的说唱艺术形式,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戏。老调唱腔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男腔高亢健朗,女腔刚劲清婉。1958年,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副总理在河北礼堂(今保定裕华路邮局院)观看了老调《盘夫索夫》,周恩来上台接见了演员,邓小平高兴地说:“保定有宝,老调不老”。保定老调的很多剧目如《潘杨讼》《忠烈千秋》等被拍摄成电影。2008年,保定老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保护和传承下,老调这一古老的剧种定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哈哈腔《审子辨奸》剧照

【带着泥土芳香的哈哈腔】哈哈腔,又称柳子调、喝喝腔,是流行于保定清苑、蠡县、徐水、望都等县的地方戏曲。哈哈腔历史悠久,是在民间农闲或逢年过节的“社火”活动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最初的戏多是表现百姓日常生活中种麦、赶脚、打鸟、纺织等内容的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后来逐渐发展成有角色、行当齐全的剧种。哈哈腔汲取群众生活语言,通俗、质朴、生动活泼。唱词结构大致与民间说唱类音乐类同,由上下句组成。唱腔同地方语言相结合,通俗易懂、朴实自然而又欢快活泼。哈哈腔的代表剧目有《双灯记》(赵美蓉观灯)《李香莲卖画》《金锁记》《王小打鸟》《杨二舍化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