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坐收渔利】春秋战国时期,七国纷争。有一次,赵国要攻打燕国,苏秦的弟弟苏代为燕国斡旋,涉过易水河,到赵国说服赵惠文王,他先对赵惠文王讲了一个故事。
“我到赵国来的时候,过易水河,见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情景:一个河蚌在浅滩,觉得太阳真好,便张开两壳晒太阳。一个叫作鹬的水鸟,暗打算盘,悄悄走来,用长长的喙迅速啄住河蚌的肉。河蚌反应机敏,闪电般合起那双贝壳,夹住了鹬鸟的长嘴,各自用力,谁也不肯松开。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一个死蚌!河蚌说,今日不放你出,明日不放你出,就有一个死鹬鸟。双方谁也不肯让步,僵持已久。这时来了个渔翁,见之甚喜,将他们一起捉住收到囊中。”
苏代用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燕国与赵国,同是被欺凌的弱小国家,如果两国交战,消耗各自力量,正好给大国以可乘之机。惠王觉得他说得有理,于是取消了伐燕的计划。后来,人们常用“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渔人之利”“坐收渔利”等,来说明双方相斗第三者获利的道理。
【图穷匕见】【易水离歌】战国时,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并派燕国壮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将。送他们出行那天,人们衣冠皆白,来到易水河畔,祭奠神祖,摆酒设宴饯行,高渐离击筑(打击乐器),荆轲踏着节拍,用苍凉凄音和歌,人皆泣涕垂泪,继而音乐突转,荆轲又用慷慨悲壮之音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送行的人为之振奋,怒目圆睁,发尽上指。秋风吹易水,落叶满河滩,荆轲一行,登车而去。(www.daowen.com)
荆轲到了秦国,先是重金打点秦廷官员,通过他们说明燕国献樊於期人头和割让督亢之地的诚意,秦王贪婪甚是高兴,乃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樊於期人头木函,秦舞阳捧着督亢地图木匣,进入咸阳宫。秦舞阳一见秦王脸色变白,浑身发抖。荆轲急中生智对秦王说,蛮夷之地,粗鄙之人,没见过世面,大王宽容他令其完成使命。秦王令递上地图,荆轲取秦舞阳捧着的地图献上,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卷在图中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拿匕首刺去。秦王惊恐,抽身跳起,挣断衣袖,忙抽长剑,不能拔出。荆轲追赶,秦王绕柱,大臣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因为按秦朝廷规定,上朝大臣不得携带兵器。这时,秦王的侍从医官倒显得镇定,用所带医袋投掷击打荆轲。这时侍从也稍微镇定,剑在前面无法拔出,忙喊:“大王把剑推到身后!”秦王照做,于是拔出剑来。荆轲匕首短,不占优势,秦王挥长剑,砍断荆轲右腿,荆轲倒下,用匕首投刺秦王,不中,打在铜柱之上,荆轲又被秦王刺伤八处。荆轲已知大事不成,倚柱大笑,这时,侍卫们一拥而上,杀死了荆轲。
面对强大的敌人,荆轲侠肝义胆,不畏强暴。荆轲刺秦,虽然失败却成千古佳话。荆轲的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言犹在耳。“图穷匕见”“易水离歌”等成语典故流传至今。
【桃园三结义】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第一个故事就是“桃园三结义”,说的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当年在涿郡(今保定涿州市)结义誓盟的事。刘、关、张实有其人,“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实有其事吗?据专家考证,“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宋元时期就开始流传。宋末元初郝经在《重建庙记》中已经出现了相关说法,元杂剧也出现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剧目。从元代郝经《涿郡汉昭烈皇帝庙碑》中可知,自隋唐五代至辽金,涿州一直有汉昭烈皇帝庙,后来又叫三义宫。故事的蛛丝马迹、草蛇灰线一直未断,到明代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写得更生动了,流传也更加广泛以致家喻户晓。其故事是刘焉发榜招军的榜文贴到涿州,刘备挑着一担草鞋去市场卖时注意到这张榜文。榜文上写着:“现在国家处在动乱之中,希望有志之士报名参军,为国效力。”刘备想想自己的处境,不禁长叹一声。忽听背后有一声冷笑:“好好儿的汉子,不去为国家出力,站在这叹什么气?”刘备转过头,见一个满脸胡子的大汉,睁着双圆眼睛在看他。刘备心想此人非同一般,便问他姓甚名谁,那人报上姓名:“张飞”。刘备说:“我有心报国,但无从效力,所以长叹。”张飞心直口快,说他有些钱财,可以招募些乡勇,共同为国家谋事。刘备一听非常高兴,于是二人同去饮酒商议起来,正在喝酒之时,进来一个大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此人正是关羽。刘备邀他同坐。了解到关羽也是为应征参军而来,三人在一起越说越投机,于是一起到张飞的庄上共议大事。三人商定结为兄弟,协力同心,共图大事。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燃香行礼,结拜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三兄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