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麦金太尔。在备课读书中,我发现,在伦理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位引起当今世界伦理学界、中国伦理学界注意的人物,这就是麦金太尔。他1929年出生于英国,1969年移居美国。在美国许多大学分别任思想史教授、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现任鹿特丹大学哲学系的麦克马洪和哈克荣誉席教授。他是一位多产学者,著有《伦理学简史》(1966)、《对时代自我形象的批判》(1971)、《德性之后》(1981)、《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1988)、《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索观点:百科全书、谱系学和传统》(1990)、《第一原理、终极目的与当代哲学问题》(1990)。中国已译有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以及《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二书。
特别是在《德性之后》一书中,首先,麦金太尔鲜明地提出当代正处于深刻的道德危机之中,道德危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判断的运用是纯主观的和情感性的,情感主义伦理学就是其代表。其二,个人的道德立场、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的选择,是一种没有客观依据的主观选择。其三,传统的德性已经发生了质变,并从以往社会生活中占据的中心位置退居到生活的边缘。
其次,这种道德危机实际上是道德理论的危机,人们无从找到合理性的道德理论权威。他认为,无论以康德为代表的义务论伦理学还是边沁、密尔代表的功利主义伦理学都不能充当这种合理性的道德理论权威,都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危机。因而,他主张回到古代的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
再次,麦金太尔认为当代道德危机和道德理论危机的原因在于丢失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德性论传统。因此他考察了从英雄社会的德性开始,经雅典德性、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到中世纪的德性这条西方前现代社会的德性论的传统。(www.daowen.com)
最后,麦金太尔依据前现代社会中长久存活的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传统,提出了他自己的德性论。在他的德性论中,他谈到了德性与实践的关系、德性与个人生活整体的关系、德性与传统的关系。
麦金太尔的书引起我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极大兴趣,引起我对传统伦理学与现代伦理学的区别问题的兴趣。那么,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伦理学与现代伦理学究竟有什么区别,它研究些什么,对现代人有何教益,真的像麦金太尔所说的那样能够医治现代社会的道德疾病吗?
第二,彼彻姆。通过读彼彻姆所著的《哲学的伦理学》一书,才明白了或者说是找到了一条关于传统伦理学与现代伦理学的重要差别,即传统伦理学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学问,而现代伦理学是关于如何做事的学问。[2]前者也可叫做美德或德性伦理学;后者就叫做规范伦理学。现代规范伦理学,无论义务论还是功利主义,都只是努力去解决我们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但没有解决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德性伦理学,不仅要解决我们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且更着力解决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不仅关心我们的道德行为,而且更加关心我们的道德品质,认为做有德性的人必须去做有德性的事,但做有德性的事就不一定是一个有德性的人。更重要的还是,德性伦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做有德性的人,才是获得真正幸福的人。因此,我们若想获得最高幸福,那么就必须先在理论上对作为德性伦理学的范型的亚里多德的伦理学进行一番探索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