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获得美德:通过自主学习和基本条件获得美德知识

如何获得美德:通过自主学习和基本条件获得美德知识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在《普罗泰戈拉篇》,苏格拉底却明确对普罗泰戈拉的美德可教的主张提出了耐人寻味的质疑。一方面,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可教,同时又在实施美德教育。也许不能通过灌输而只能通过青年人自己的学习而获得美德是苏格拉底的一贯主张。然而,通过回忆的学习过程来获得美德知识,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只有这些条件具备时,美德教育才可能发生。

如何获得美德:通过自主学习和基本条件获得美德知识

美德可教吗?对这个问题,一般都认为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可教。如果他认为美德不可教,那他为何还不断地敦促雅典人关注美德?实际上在《国家篇》他不是大量讨论美德教育的问题?不是提出了完整的公民美德教育大纲?不是在言辞中实施着对格劳孔等人的美德教育?实际上,苏格拉底不仅主张美德可教,而且关心并实施着美德教育。

然而,在《普罗泰戈拉篇》,苏格拉底却明确对普罗泰戈拉的美德可教的主张提出了耐人寻味的质疑。当苏格拉底就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问学于普罗泰戈拉时,普罗泰戈拉说他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美德并非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获得的,他自己就是一名智者和教育家,拥有与智慧相关的知识,并且懂得如何把美德知识灌输给受教者的智术,因而“灌输善是可能的”。[19]与普罗泰戈拉主张美德可教相反,苏格拉底鲜明地提出了“我不相信美德可教”的观点。[20]他说,美德这种事情是不可以拿来教别人的,“既不能由一个教给另一个人,也不能由一个人灌输给另一个人”。[21]因为在现实中存在大量事实说明任何人即便是“我们最聪明、最优秀的同胞也不能个别地将他们拥有的美德赋予他人”,“杰出人物从来没有使任何人变得较好,无论这些人是否是他们的亲戚”。[22]

在《美诺篇》,苏格拉底回答美诺的美德可教的问题时,说他根本不知道美德是否可教。因为在知道美德是否可教之前必须知道美德是什么,而他不知道美德是什么,也没有见过知道美德是什么的人。如果在不知道美德是什么之前一定要回答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那么就要判定美德是不是知识。如果美德不是知识,那么人们有可能教它吗?如果是知识,那么它就可教。然而,苏格拉底又说,即便美德是知识也不可教,因为没有美德知识的教师。那些自称美德教师的诗人、政治家和智术师,实际上并不知道真正的美德,也不知道“如何把他们自身的善传递给别人”,[23]连伟大而聪明的伯里克利也没有让他的两个儿子成为善人。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也拒绝让人教他的孩子行善。因此“美德看起来是不能教的”。他论证如下,“如果智者和那些自身具有优秀品质的人都不是美德的教师,我敢肯定其他人也不是;如果连教师都没有,那么也不会有学生”,“一个既无教师又无学生的科目不是能教的科目”,“我们看到美德这个主题既无教师又无学生,所以美德似乎是不可教的”。[24]

这是怎么回事?一方面,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可教,同时又在实施美德教育。另一方面,在《普罗泰戈拉篇》,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可教,却要证明美德作为一个整体是知识,而知识是可教的。在《美诺篇》他同样认为美德不可教,却证明美德不是知识,或者说对美德是知识提出了怀疑。“由于不存在美德的教师,所以美德不可教”,“由于美德不可教,我们无法再相信它是知识”。[25]

有学者指出,苏格拉底的这种自相矛盾,是因为美德可教本质上是个悖论。他所讲的悖论,是指不相信之物,却是真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的血气本身向政治哲人证明,它既是美德可教的障碍,又是其手段”。[26]

如果通观苏格拉底的全部言谈,那么我们不难发现,在苏格拉底看来,作为整体美德的知识,它是对美德理念的认知,是心灵的最高部分即理性对美德理念的认知。这种掌握整体美德的知识需要智慧,而这种智慧属于神而不属于人。那些做了正确事的政治家或者好人,之所以成为城邦领袖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任何智慧,而是因为他们拥有正确的意见。他们不仅不拥有美德智慧,而且也不拥有教育美德的技艺,所以不能成为美德教师,在这个意义上,美德不可教。在另一个意义上,美德又是可教的。如果教育的意思不是指灌输而是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如助产师那样只是帮助产妇生产婴儿,那么在哲人精神助产术的帮助下,具有哲学根基与天性的青年人通过学习,可以获得作为真正美德的知识。

这就是说,在苏格拉底看来,真正的美德的获得只能是学习而不是传授。由于作为知识的美德是一,是整体,是绝对真理,这种作为整全的知识对人类有限理性来说,是不可教的。因为只有神才有智慧,人类只能是爱智慧,不断接近智慧,那种能够把握的作为绝对真理的美德只有神才有可能,而人却不可能,所以没有美德教师。人之所以不能达到对绝对理念的认知,是因为他具有不完善的身体与灵魂。虽然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可教,却认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也许不能通过灌输而只能通过青年人自己的学习而获得美德是苏格拉底的一贯主张。所以,他在与好学青年讨论勇敢、节制、友谊、虔诚、智慧等定义时,从来没有给予过明确的教条,而几乎都是以没有确定性结论而结束的。(www.daowen.com)

那么,学习是什么?所谓学习,在苏格拉底看来就是回忆,回忆他们曾经学到的知识。正如当情人们看到他们所爱的人的乐器、衣裳或其他任何私人物品,心里就幻想出它的主人形象。回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灵魂的存在。灵魂在获得人形之前就有一个先在的存在,它们独立于我们的身体,也拥有理智。它们与身体不同,具有神圣、不朽、单一等特征。他说:“灵魂与神圣的、不朽的、理智的、统一的、不可分解的、永远保持自身一致的、单一的事物最相似,而身体与凡人的、可朽的、不统一的、无理智的、可分解的、从来都不可能保持自身一致的事物最相似。”[27](《斐多篇》,80B)由于灵魂不朽且拥有理智,会出现在善的和智慧的神面前,成为纯洁、单一、神圣的事物的同伴,从而认识了绝对实体,那些美、真和善的理念。因此,苏格拉底所理解的美德教育,实际上就是求教者在哲人的帮助下通过回忆来学习美德知识。

然而,通过回忆的学习过程来获得美德知识,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只有这些条件具备时,美德教育才可能发生。那这些基本条件是什么呢?

第一,只有具有哲学根基的人才可能学习美德知识。因为这种人的灵魂优秀于其他灵魂,在进入人形之前才可能与神圣事物同伴,才可能认识绝对理念,从而为理念知识的回忆提供了可能性。这种人拥有人形后,他们关心与照料自己的灵魂,不愿使它们屈从于肉体;爱智慧、爱知识、爱真实,眼睛盯着真理;敏于学习,记忆力好,意志坚定;最勇敢、有节制、宽宏大度、性格和谐。

第二,只有真正的哲人才可能指导学习美德。因为真正的哲人不会代替学习者的学习,而只是帮助学习者回忆他们曾经学习的知识;掌握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美德知识的辩证法技艺;拥有真正的爱智慧、有节制、正义和勇敢的品质,能帮助学习者的灵魂由关注生灭事物向永恒的神圣事物转变,从而为学习者学习美德知识提供了现实性。其他许多自认为有知识的,能够传授美德的智术师、政治家、诗人,由于他们不懂辩证法的技艺,就不甘心担任回忆知识的精神助产师,所以都不能助人以美德。

第三,只有在正义城邦里才可能进行美德教育。因为在正义的城邦里,人们才相信哲学能够提供灵魂的解放与洁净,哲学才有可能接管灵魂,哲人才可能有效地运用精神助产术帮助人们学习美德知识;拥有哲学天性的学习者才可能抵制各种外在的与身体的诱惑,突破自身困境,摆脱不确定性和愚蠢以及恐惧与无法控制的欲望,才可能追随理性和做哲学的永久同伴,对真实的神圣的事物进行沉思。

第四,只有正确的法律才能够最有效地保障美德教育。如苏格拉底在《国家篇》中所说,为了使城邦所有等级都成为盟友,我们要制定正确的法律。通过正确的法律我们可以培育和提升公民美德。具体来说,法律对美德教育的意义有三:一是通过法律特别是刑法典的惩罚,治疗邪恶的灵魂。对受肉体冲动而犯罪的人,不仅需要让其接受治疗,而且还迫使其向受害者提供赔偿;对有些无可救药的罪犯,刑罚必须是死刑。二是通过严格训练与纪律教育,把节制种植在灵魂中,帮助儿童建立习惯性的自制。“我们用心中最优秀的部分帮助他们,在他们心中培育出最优秀的部分,使之成为儿童心灵的卫士和统治者。”[28]三是通过营造和谐的城邦,使具有哲学根基者学习哲学时不受外界现象和内在冲动的诱惑,能够安心有哲人的指导学习美德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