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斑马鱼软骨和骨双染色的实验结果

斑马鱼软骨和骨双染色的实验结果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目的掌握斑马鱼早期软骨及骨的形态学变化。软骨由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在胚胎发生时期,软骨作为临时性骨骼,成为身体的支架。随着胚胎的发育,软骨逐渐被骨所代替。骨是由骨组织、骨膜、骨髓及关节软骨所构成。本实验所使用的斑马鱼软骨与骨双染色方法依据MB Walker和CB Kimmel改进之方法,Alcian Blue可与糖蛋白结合,Alizarin red可与Ca形成复合物。

斑马鱼软骨和骨双染色的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

掌握斑马鱼早期软骨及骨的形态学变化。

实验原理

骨骼的形成与发育以及在发育中所受到的影响,在形态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鱼的骨骼由外部骨骼(牙齿、鳞)和内部骨骼(脊索、软骨、硬骨以及结缔组织)组成。软骨本来是以糖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组织。与此相反,所说的“硬骨”主要是由磷酸钙微晶组成的,但在生物学中把硬骨称为“骨”。在脊椎动物中,外骨骼从一开始就是骨。与此相反,内骨骼的形成则是从软骨开始的。在硬骨鱼的外骨中,鳞潜入皮下,除变成像头盔那样包住软骨头盖形状的骨之外,还有包住颚的软骨。而且内骨骼还会逐渐从软骨向硬骨转换。

软骨由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在胚胎发生时期,软骨作为临时性骨骼,成为身体的支架。随着胚胎的发育,软骨逐渐被骨所代替。在成体内仍旧保留一些软骨,具有支持和保护功能。骨是由骨组织、骨膜、骨髓及关节软骨所构成。骨组织构成骨的主要成分,其特点是在间质中有大量的钙盐沉着,使之成为体内最硬的组织。体内有99%的钙是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储存于骨内,因为骨成为体内最大的钙库,与磷、钙代谢有着密切关系。本实验所使用的斑马鱼软骨与骨双染色方法依据MB Walker和CB Kimmel改进之方法,Alcian Blue可与糖蛋白结合,Alizarin red可与Ca形成复合物。

实验用品

1.材料

已固定好的斑马鱼不同时期的胚胎。

2.器材

体视显微镜,照相机,1 mL塑料吸管,微量移液枪。

3.试剂

(1)无酸的双染色试剂: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在用前混合在一起。A部分包括用来染软骨的Alcian Blue 8 GX染料,B部分包括用来染骨的Alizarin red S燃料。A部分最终浓度为0.02% Alcian Blue,40 mmol/L MgCl2和70%的乙醇。因为Alcian Blue不易溶解于70%乙醇中,一般将粉末溶解入小份的50%乙醇中,在37℃中孵育,混合后即可溶解,之后加入95%的乙醇和水调整至终浓度。100 mL的A部分可由5 mL 70%乙醇(含有0.4% Alcian Blue),70 mL 95%乙醇,MgCl2和水混合而得。B部分是由0.5% Alizarin red S粉末溶于水而得。A部分和B部分试剂可在室温中保存数月至1年。双染色试剂由10 μL的B部分和1 mL的A部分在即用前混合制得。

(2)蛋白酶消化液:0.1 g胰蛋白酶,2 mL四饱和硼酸钠,7 mL双蒸水以及一滴(约0.1 mL)过氧化氢(1% H2O2)。

(3)不同浓度的乙醇,蒸馏水

实验程序

1.胚胎发生4~7 d后的幼鱼用tricaine麻醉后,收集50条左右,转移至1.5 mL EP管中,弃去胚胎培养液。

2.加入1 mL 4% PFA固定,室温摇动2 h或4℃过夜。(www.daowen.com)

3.弃去固定液,加入1 mL 50%乙醇,室温摇动10 min。

4.弃去50%乙醇,加入1 mL双染色试剂,室温摇动过夜。

5.胚胎漂白。漂白的试剂在用前混合(等体积的3% H2O2和2% KOH混合后的到终浓度为1.5% H2O2和1% KOH的混合液)。弃去染色液,加入1 mL水,颠倒EP管数次,弃去水。加入1 mL漂白液,开盖,置于室温20 min。

6.弃去漂白液,加入1 mL含有20%甘油和0.25% KOH的溶液,室温摇动30 min至过夜。

7.弃去上步溶液,加入1 mL含有50%甘油和0.25% KOH的溶液,室温摇动2 h至过夜。

8.结果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注意事项

1.以上所示的溶液量为大致量,可以加至1.0~1.5 mL。

2.操作时应该小心避免对幼鱼的损伤,幼鱼很容易粘在管壁或枪头上,因此在换液操作时应该轻柔。

思考题与作业

1.双染色的结果附图。标明所染软骨和骨的结构名称。

2.查阅相关资料,简述斑马鱼软骨和骨的早期发育过程。

参考文献

Walker M B,Kimmel C B.A two-color acid-free cartilage and bone stain for zebrafish larvae[J].Biotechnic & Histochemistry,2007,82(1):23-28.

(李建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