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对网络暴力施加者或不称职的儿童监护人实施惩罚,也不能将未成年人限制在一个看似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里,拒绝一切上网参与学习、从事游戏等活动,而应该升级有关的防护理念。从现实来看,最有价值的网络安全防护,是让未成年人逐渐具备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意识与能力,让未成年人了解当威胁发生时该如何去应对。对此,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把提升未成年人信息安全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护进行升级,其背后是切实尊重未成年人权益、呵护未成年人成长,是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蓄力。
虽然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已注意到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在各地开展了类似“净网”“护苗”“网络安全周”等活动,但仅限于有关部门开展的几次未成年人信息安全教育讲座,覆盖面毕竟有限,可持续性也难以保证。应该充分整合家庭、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等资源,打造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个人信息安全素养教育平台,让未成年人对计算机应用安全防护、移动终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安全知识进行学习。首先,家长的监督与引导是未成年人能否提升个人信息安全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应当通过学习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防护知识,积极与未成年人进行沟通,引导他们如何应对各种个人信息安全威胁,逐步形成正确的安全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比如告诉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个人信息泄露的后果,在互联网上遇到要求提交大量个人信息的注册表格时应当拒绝填写或者在父母监督下填写,和陌生人进行网络聊天时不能透露个人信息。其次,要以常态化、系统性教育为主提升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素养,将信息安全素养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未成年人的基础教育体系,在学校开设有关课程,确定课时量和考核方式,同时定期开展与“个人信息安全”主题相关的活动,并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形式,探索寓教于乐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增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教育的效果[42]。第三,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公益机构的资源,加大信息安全教育资金投入,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的图书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建设,打造信息安全科普阵地,并进行信息安全公益广告评比和有奖征集活动、举行信息安全知识竞赛,营造浓厚的信息安全学习和参与氛围,提升全社会对未成年人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切实增强未成年人信息安全意识。比如,2015年6月,我国第一个以高科技网络安全互动体验为特色的国家级网络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正式揭牌,面向广大未成年人和公众开放,传播互联网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激发广大未成年人对网络安全的兴趣,培养未成年人爱科学、知安全、懂安全、会安全的意识,让他们成为捍卫网络安全的合格小主人。该基地由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联合指导,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中国科技馆共同主办,未来网承办,360公司则为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43]。(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