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研究成果

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未成年人互联网市场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高度关切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分报告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内涵出发,着重分析我国未成年人遭遇的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困境及原因,再围绕法律、教育、行业自律和技术等方面梳理发达国家政府和各种机构的现有做法,提出降低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建议。

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研究成果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脸书、推特、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等社交网络的普及为之增添了新途径。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13年2月发布的《2013年世界ICT实录》预测,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将有41%的家庭接入互联网,39%的世界人口(27亿人)将会使用互联网[1]。与此同时,未成年人互联网市场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基于PC端的未成年人游戏、视频、动漫教育等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娱乐类及教育类程序日益进入未成年人的视野。互联网给广大未成年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国内外政府和民众带来隐忧。据欧盟未成年人在线组织[2]在2011年4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欧盟各国13—16岁未成年人中有77%,9—12岁未成年人中有38%在社交网站上留有个人信息,四分之一使用诸如脸书、Hyves社交网站的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设置为“完全公开”。我国互联网用户的低龄化趋势也愈发明显,未成年人网民数量实现了快速的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10—19岁、10岁以下网民群体的比例分别为20.1%和2.9%,共计1.633亿3。未成年人是家庭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但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其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完全地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对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不能够完全认识,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在网络空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其个人信息安全更容易受到多种方式的侵害,所引发的后果也更为严重,更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诈骗的困境,比如2015年9月,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有数万名高考考生的信息被泄露,并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关注。各种民办院校会通过非法途径,批量购买考生的个人信息,并向考生的手机发送招生广告信息[4]。2013年6月3日的《法制日报》报道,公安机关破获一系列诈骗案后发现,不法分子的“黑手”已经伸向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他们会在诈骗电话里精准模仿未成年人的哭声,以此来欺骗未成年人家长[5]。2016年8月,山东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精准的电信诈骗后不幸离世,徐玉玉案中的诈骗者正是因为掌握了完整准确的高校录取信息才能获得徐玉玉和其家人的信任。另据2015年底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是网络诈骗的重灾区,近60%的青少年曾遭遇过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其次是个人信息被窃取[6]。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高度关切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分报告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内涵出发,着重分析我国未成年人遭遇的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困境及原因,再围绕法律、教育、行业自律和技术等方面梳理发达国家政府和各种机构的现有做法,提出降低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建议。(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