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研究:新兴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成果

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研究:新兴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成果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我国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海量数据出现泄露和滥用现象,这将不止造成个人隐私权和财产权受损等局部风险,而且严重打击人们享受信息消费的热情和信心,进而成为挑战现实社会管理系统和诚信体系、威胁国家信息安全的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本分报告将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提出加强我国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研究:新兴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与融合深化的重要时期,已经在“十三五”时期全面进入城市时代,但我国城市发展在基础设施、经济民生、服务等方面正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IBM在2008年底提出了借助新兴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地球”的设想,并在2009年又提出了建设“智慧地球”首先需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智慧城市的内涵是以“为民、便民、惠民”为目标,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开发利用包括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电信电力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各类信息资源为核心,通过智慧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现智慧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信息服务,进而推动城市科学发展,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1]。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引领城市化的过程,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智慧城市的理念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普遍认同,并受到了各国政府、产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外包括美国、德国、西班牙、爱尔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在内的50多个国家陆续制定了相应的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了智慧城市试点和示范工程建设,将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产业振兴、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紧密结合。我国也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国务院在2014年4月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即要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部八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使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也要取得显著成效。该文件明确了城市人民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科学合理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尤为重要[2]。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热情高、决心大的特点,目前已有超过200个城市陆续推出相应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的行动计划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地植入到城市的每一个“细胞”中,我国城市信息化程度正逐步提升,网络与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被整合到更大的智慧城市平台上,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际网络空间的对抗态势十分严峻,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国家级、集团级的网络攻击时有发生,大量个体利益驱动的信息安全犯罪广泛存在,信息应用系统的社会工程犯罪亦屡见不鲜。针对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渗透、入侵、数据窃取等攻击破坏活动以及网络与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金融、证券、能源、交通、海关税务等重点行业关键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智慧城市从技术上来讲,是对现有新兴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将更加凸显。如果我国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海量数据出现泄露和滥用现象,这将不止造成个人隐私权和财产权受损等局部风险,而且严重打击人们享受信息消费的热情和信心,进而成为挑战现实社会管理系统和诚信体系、威胁国家信息安全的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本分报告将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提出加强我国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