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鸣叫的雄黑斑侧褶蛙(示声囊)
黑斑侧褶蛙雌雄成体的外形差异较大:雄蛙具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具有婚垫,上面有细小的白疣;雌蛙不具上述特征,但体型比雄蛙大。雌蛙由于体型大,腹腔可容纳较多数量的卵,有利于繁殖出更多的后代,这也是无尾目两栖动物雌性的共同特征。
在上海,一般在4月上旬已能见到雄黑斑侧褶蛙下水求偶,有些个体可能还要早些,而在辽宁省北镇市,雄黑斑侧褶蛙要到5月初才开始鸣叫。它们从冬眠的泥土中钻出,汇聚到池塘、水渠等静水水域。进入水域的雄蛙不断地“ge-ge-ge……”鸣叫,声音连续似爆豆。如果水域中黑斑侧褶蛙数量较多,它们就不停地在水面上跳跃、追逐和抱对,场面火爆热烈,夜以继日。如果水域中仅有少量个体,往往就潜伏在水边的草丛中,各守一方,一旦有雄蛙率先鸣叫,就立即有其他雄蛙随声附和,只是偶尔有个体在水面上乱窜。雄蛙鸣叫时,一对咽侧外声囊随之鼓起收缩,如同一对大气泡,能起到扩音和共鸣作用。
雌黑斑侧褶蛙寻着雄蛙的声音而来,雄蛙发现雌蛙后便会穷追不舍,直到用前肢紧紧抱住雌蛙并潜入水底。开始产卵时,雌蛙驮着雄蛙在水中爬动,雄蛙用后肢踏动雌蛙身体后部,刺激和协助雌蛙排卵。雌蛙每次排出几十至几百枚卵,背上的雄蛙排出精液使卵受精。一次排卵完成后,雌蛙会驮着雄蛙在水中游动或爬动,变换位置继续产卵。通过这种方式,同一只雌蛙产出的卵可以分散在同一水域的不同区域,这能避免排出的卵被其他动物一次性大量吞食,提高繁殖成功率。(www.daowen.com)
黑斑侧褶蛙的卵呈块状,漂浮于水中。每只雌蛙在每个繁殖季节可产卵800~4 000枚。不同地区的雌蛙产卵量存在差异,一般说来越是生存条件差、死亡率高的地区,个体的产卵量越高,这样才能产生足够多的后代,保证种群的延续。同一地区的雌黑斑侧褶蛙产卵量也有差异,主要与个体的年龄、身体大小、营养条件等密切相关。
受精卵经4~5天孵化出小蝌蚪,随后都沉于水底。此时,它们的口腔尚未完全形成,与消化道之间还没有贯通,暂时不能摄取食物。等到口腔与消化道之间连通成一根管道后,它们就开始从水中摄取食物。蝌蚪先生出后肢,后生出前肢;后肢逐渐长出,前肢则先在皮肤下面形成,再突破皮肤一下子“钻”出来。当蝌蚪达到最大长度后,尾部便逐渐消失,呼吸方式也由鳃呼吸逐渐变为肺呼吸。蝌蚪通过变态发育过程变成了幼蛙,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幼蛙继续生长,直至性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