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鲵幼体生活在水中,喜欢单独活动,经常伏于水底。它们受到惊扰后会设法钻进石块下、落叶层下或钻进泥沙里,有时还会将身体倒立于水中,如同浸在水中的一小片枯草叶。这一阶段的东北小鲵以沟虾、水丝蚓、蚊蝇幼虫等水生动物为食,也存在自相残杀现象。
有一天中午,我的一位同学发现饲养缸中一只东北小鲵幼体正在吞食另一只幼体,赶紧把大家叫来观察。我看到时“捕食者”已将受害者的整个头部吞进,后者只剩下后面的躯干部和尾部露在外面。从后者剩余部分判断,它们的大小接近,全长都约25毫米。我很难想象“捕食者”如何制服与它同样活泼好动的同伴,又如何把与自己头部几乎同样大小的受害者头部吞入口中的。当日19时观察,受害者的残骸还有1/3没有被吞进,而“捕食者”受到惊扰后还能吃力地游泳,只是速度明显变慢。第二天凌晨,受害者全部被吞进,前后历经十多个小时。完成吞食后,那只“捕食者”腹部鼓起,漂浮在水面上,久久不能下潜。我们原以为它会因贪吃而撑死,没想到一天后它奇迹般地恢复正常,能在水中自由游动,活泼如初。这种现象此后又在我们饲养的东北小鲵幼体中发生过。
在野生条件下,东北小鲵亲代产出数量众多的卵。当栖息地食物丰富时,孵出的幼体间相安无事,从而亲代成功地繁殖出较多的后代。当食物匮乏时,幼体中的强壮个体就以弱小个体为食,因而后者就成了亲代为前者准备的一份“备用口粮”。这虽然对弱小的幼体有害,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对整个种群有利,使种群在不良的环境中也能成功地繁衍出一部分后代。我在野外还经常看到东北小鲵幼体尾部残缺不全的现象,估计其中有一部分是受到兄弟姐妹攻击后留下的痕迹,而它们是侥幸的逃脱者。
有尾目两栖动物因四肢较弱、运动能力不强,对环境要求严苛,地理分布往往比较狭窄。我国东北地区有尾两栖动物的种类很少,并且个体数量也不多,因此东北小鲵这种古老、脆弱、不曾给人类带来任何伤害的有尾两栖动物,也需要人们的呵护。(www.daowen.com)
【注释】
[1]东北小鲵幼体是从受精卵孵化至完成变态期间的发育阶段,相当于蛙类的蝌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