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颈雉的天敌可能来自空中和地面。面对来自不同方位的天敌,环颈雉采取不同的躲避方法。
有一次,我远远地观察到一只雄雉正在通过开阔地。它先站立不动,观察周围动静,见无异样后快速奔跑一段距离;再次站立,重复观察、跑动,直至进入安全处。一般情况下,在草丛中活动的环颈雉感觉到危险后会努力压低身体,在草丛中疾速离开;有时也会潜伏在草丛中,观察动静,当感到危险来临时,便一声尖叫飞起。环颈雉在逃离时的尖叫有特定功能,一是报警,通知同类存在危险;二是突然的叫声对捕食者有一定的惊吓作用,可在捕食者惊诧的瞬间乘机逃走。如果不是有意去寻环颈雉,我会被它突然飞起时的叫声吓一跳。张扬的雄雉不仅起飞时尖叫,有时是边飞边叫;内敛的雌雉仅在起飞时一声尖叫,飞行时不再发出声音。
环颈雉飞行能力不强,飞行过程中一般“直线向前”,很少因地势地形、树木等而改变前进方向,飞行距离仅数十米至一二百米,只要离开危险就落下。在地面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它们也可长距离飞行,而我就见过一次飞行距离500米以上的情况。它们落地后并不是就地隐藏,而是还要在草丛中或低洼处奔跑一段距离。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因为降落地点与隐藏地点不同,可以将那些依靠视觉捕食的鹰等猛禽视线吸引到降落地点,从而减少被捕食机会。
曾有人用猎狗追赶一只雄雉,而雄雉见无处躲藏,就飞到一棵高大的树上,不肯下来。这也是环颈雉的一种避敌行为。环颈雉还会躲在树上过夜,避免被地面上活动的捕食者伤害。它们选择过夜的树枝往往较细,位置较高,使捕食者很难接近。即使有捕食者接近,当它们攀爬较细树枝时容易引起树枝的晃动,足以使环颈雉惊醒并逃脱。(www.daowen.com)
有的环颈雉在村庄附近的农田或山坡上活动,常会受到家猫的伤害。当家猫捕猎时,会恢复祖先的野性—先在草丛中潜行,慢慢接近猎物,进入攻击范围便猛扑上去,来不及逃走的环颈雉就成为猫的食物。2011年8—12月间,我的家乡有一只雄性家猫先后杀死四只体型较大的亚成年和成年环颈雉,并拖回家中。考虑到捕获的较小环颈雉可能被立即吃掉,家猫对环颈雉种群数量确实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环颈雉食物来源广泛,繁殖能力、逃避敌害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强。它们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雉科鸟类之一,并且有着美丽的外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理应得到保护。然而,有人受利益驱使且法治观念不强,在某些地区存在着用电网、毒饵等猎杀环颈雉的现象;村民饲养的猫也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对环颈雉构成危害。因此,影响环颈雉生存的主要因素直接或间接来自人类。期望每位公民都能增强保护动物意识,呵护这种美丽的生灵。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在城市绿地上见到从容漫步的环颈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