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老家所在村里的高龄老人回忆,村子及其附近山上近80年没有见过环颈雉。20世纪末,由于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昔日的荒山秃岭在几年内变得郁郁葱葱,于是环颈雉扩散到此,成为当地体型最大、羽色最艳丽的鸟类。当地有广阔的栖息地,食物资源丰富,捕食者数量较少,并且很少有人特意去猎杀,因此环颈雉很快就成为优势种,在农田和山上都很容易见到。
2009年春节后的一个早晨,我乘车从老家到县城,在老寨川沿岸的十几千米车程中先后四次见到环颈雉,每次有一两只。它们在离公路几十至两三百米的农田中觅食,对过往车辆视而不见,见到行人后却逃之夭夭。在上海,有时我开车行驶在郊区农田、林缘的道路上,也会见到环颈雉。猜测可能受到某些人惊扰的缘故,它们见到车后表现极其紧张,从不停留,迅速逃离。(www.daowen.com)
环颈雉一般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昆虫。农田附近的环颈雉在春季主要以草籽为食,有时会把农民刚刚播种的作物种子刨出吃掉,甚至大豆的幼苗也难以幸免。有些农民不得不在田间挂起塑料袋、旧衣物或插草人等进行恐吓,起初还有效果,时间一长,环颈雉照吃不误。在夏季,环颈雉会以杂草和昆虫为食。我见到过别人解剖两只刚刚捕自野外的环颈雉,发现其嗉囊里塞满黑褐色的虫子—某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几乎无其他食物。在秋季,富含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的作物种子日渐成熟。环颈雉往往钻进农田,以倒伏的农作物的籽粒为食。进入冬季,它们经常在农田和山坡上活动,捡食残留在地面上的作物籽粒和草籽。在皑皑白雪覆盖大地的日子,饥饿迫使它们跑到村庄附近寻找食物,偶尔也会溜到村民院子与散养的家鸡争抢食物。它们自知是“外人”,始终神色慌张,稍感情况不妙即溜之大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