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丽斑麻蜥的冬眠现象和年龄识别

丽斑麻蜥的冬眠现象和年龄识别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体、亚成体与成体之间头体长差异显著,通过测量头体长,能鉴定年龄。丽斑麻蜥在中午前后表现活跃,频繁出击,蓄积度过寒冷冬季所需要的能量。但是,处于0℃以下环境中的丽斑麻蜥不一定就会死亡。我曾数次在4月初调查丽斑麻蜥冬眠位置。在这个季节冻土层已化通,而多数丽斑麻蜥还没有醒眠。我在距地表仅十多厘米处挖出还处于冬眠状态的丽斑麻蜥,包括成体、亚成体和幼体各个年龄段的个体。

丽斑麻蜥的冬眠现象和年龄识别

4月初,辽西地区天气转暖,在背风向阳处已有小草吐绿。在这个季节的中午前后,温度较高的小环境中偶尔有丽斑麻蜥出蛰。它们伏在冬眠洞口附近,借助春天的阳光温暖自己身体。由于气温低,它们对我的到来几乎没有反应。雄蜥尾基部腹面内藏着成对的半阴茎,通过观察是否存在半阴茎,能够鉴定性别。幼体(孵化后不满1年的个体)、亚成体(孵化后1年至性成熟的个体)与成体之间头体长差异显著,通过测量头体长,能鉴定年龄。在辽西,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个体醒眠(从休眠中觉醒过来)时间不同:4月上旬,当年将参与繁殖的雄性成体开始醒眠;4月中旬,幼体和亚成体醒眠;4月下旬至5月初,当年将参与繁殖的雌性成体醒眠。此时,丽斑麻蜥并不远离冬眠地,多集中在背风向阳处活动,在河岸沙地、堤坝上、山坡沟边都能见到它们。

盛夏至秋初,天气炎热,雨量充沛,草木繁盛。丽斑麻蜥离开冬眠地,分散活动在农田、树林、灌丛和草地中。这个时期是它们最活跃的季节,也是幼体和亚成体生长最迅速的季节。丽斑麻蜥通常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活动高峰,而在骄阳似火的中午躲在阴凉的地下洞穴中或大树下面的草丛中。有一次,我见到一只丽斑麻蜥在烈日下的沙滩上爬行。由于地面很热,它努力地用并不强健的四肢支撑起身体,使腹部离开地面,同时尾部向上翘起。这样的行为虽然显得有些怪异,但这能减少身体与砂土的接触面积,避免体温迅速升高。尽管如此,发烫的沙土还是险些断送这只蜥蜴的性命。幸运的是,它最终成功地爬到附近树下的阴凉处。

9月中旬开始,气温降低,草木开始枯黄,丽斑麻蜥又开始向背风且向阳处迁移。最先到达冬眠地的是雄性成体,然后是雌性成体、亚成体和当年幼体。这个季节,各种发育成熟的昆虫膘肥体壮,也聚集到气温较高的小环境中,为丽斑麻蜥提供了丰盛的食物。丽斑麻蜥在中午前后表现活跃,频繁出击,蓄积度过寒冷冬季所需要的能量。

丽斑麻蜥幼体(www.daowen.com)

10月,丽斑麻蜥个体各自采用不同的方式,陆续潜入地下深处,开始漫长的冬眠。对于生活在山坡上的个体,由于土质较硬,它们大多利用天然缝隙或被遗弃的鼠洞冬眠。生活在河滩及两岸的个体大多选择背风且向阳的位置,在质地松软、较干燥的场所挖洞。丽斑麻蜥挖洞时,前肢挖沙土,后肢将身旁的沙子推向后方,只是不够“专心”,经常钻进钻出。洞口外仅见到少量沙土,其余沙土靠丽斑麻蜥反复出入挤压在洞壁上。这样既可增加洞壁的牢固性,又可减少沙土外运对时间和体力的消耗。亚成体和成体在10月中旬就很少活动,逐渐进入冬眠。到了10月下旬,仍能见到当年出生的幼体在外面活动,个别的还要持续活动到11月初。1986年11月上旬的一个夜晚,突然降下的一场小雪把地面刚刚遮住。虽然第二天中午时分冰雪就已融化,但我发现两只当年出生的丽斑麻蜥幼体冻死在地面上—它们为没能及时找到适宜的冬眠洞穴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但是,处于0℃以下环境中的丽斑麻蜥不一定就会死亡。我曾数次在4月初调查丽斑麻蜥冬眠位置。在这个季节冻土层已化通,而多数丽斑麻蜥还没有醒眠。我在距地表仅十多厘米处挖出还处于冬眠状态的丽斑麻蜥,包括成体、亚成体和幼体各个年龄段的个体。它们在洞中身体平展,瘫软,呈“S”状或首尾相接蜷缩在一起,双眼闭合;在受到直接刺激后仅有轻微的缩腿等反应,没有任何躲避反应。这时它们还没有从冬眠中醒来,不可能是春季气温回升后由地下深处向上移动到这个位置的,说明它们就是在仅距地表十多厘米处的冻土层中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当然,可能也有些丽斑麻蜥利用遗弃鼠洞或天然缝隙深潜到冻土层以下进行冬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