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方狭口蛙:速战速决的繁殖策略与干旱适应

北方狭口蛙:速战速决的繁殖策略与干旱适应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北方狭口蛙的卵细胞在受精后两天发育成蝌蚪;约经20天便可完成变态发育,四肢发育完善,尾部消失,登陆到潮湿的草丛中寻找食物。“速战速决”的繁殖策略是北方狭口蛙对干旱少雨环境的一种适应,使它们能够利用夏季的临时性水坑完成传宗接代任务。北方狭口蛙作为一种小型蛙类,通过日常行为上的昼伏夜出和繁殖行为上的速战速决适应环境,成为北方多省比较常见的两栖动物。

北方狭口蛙:速战速决的繁殖策略与干旱适应

北方狭口蛙的卵具有胶状膜,如同礼帽帽檐,薄薄一层,能使卵分散漂浮在水面上。蛙卵分乳白色的植物极和灰黑色的动物极:植物极一侧密度大,向下;动物极一侧密度小,向上。这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中的热量和大气中的氧气,以保证受精卵的迅速发育。在自然条件下,北方狭口蛙的卵细胞在受精后两天发育成蝌蚪;约经20天便可完成变态发育,四肢发育完善,尾部消失,登陆到潮湿的草丛中寻找食物。与北方狭口蛙同区域分布的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和花背蟾蜍多在溪流、小河或小池塘等处繁殖,变态发育往往需要两个月或更长时间。“速战速决”的繁殖策略是北方狭口蛙对干旱少雨环境的一种适应,使它们能够利用夏季的临时性水坑完成传宗接代任务。

我在葫芦岛市工作时,所在学校操场南侧有一低洼处,堆积着大量废旧木板建筑材料,空地处生长着许多杂草。1998年6月25日上午,天降大雨,使得凹凸不平的操场上、废旧木板下面都积了许多水。临近中午,校园内响起一片北方狭口蛙的叫声,不久之后水面上就飘浮起大量的蛙卵。雨后数日连续晴天,地表水很快蒸发,再加上土壤渗漏,积水越来越少,连木板下面的积水也所剩不多。在仅剩的几个脸盆大小的水坑中,聚集着数以百计的蝌蚪,黑乎乎一片。它们不断地摆动尾部,争相往下面钻。过了几天,积水完全消失,仅在个别水坑中央还有蝌蚪在挣扎,争夺水坑中最后有淤泥的位置,而位于水坑边缘的蝌蚪早已停止生命活动。又过一两天,地面完全干涸,仅留下一些深色的印迹,记录着这里曾发生的一切。此时,只要地面上轻轻地刮起一阵风,就连这简单的记录也可能立刻化为乌有。

两周后,葫芦岛地区又一次降雨,而且这次降雨持续时间长。校园内那块低洼地全都积满了水,并且形成小河向外流。北方狭口蛙再次在水中聚集,虽然数量上明显没有上次多,但还是产下数目众多的卵。后来,当地每隔一段时间都有降雨,维持着地面上的积水,迟些参加繁殖的北方狭口蛙获得了成功。进入繁殖期有早有迟,能否繁殖成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也正是由于个体间进入繁殖期的差异,才使得每年都有一部分个体得以成功地繁殖,这个物种得以延续。

北方狭口蛙的卵(www.daowen.com)

在通常情况下,北方狭口蛙的蝌蚪大多生活在临时性水坑中,那里很少有繁殖周期很长的捕食性水生昆虫,安全风险低。但是,有的水坑是低洼地,原本就有少量积水,里面也生活着水虿(音chài,即蜻蜓幼虫)、龙虱等凶猛的捕食性水生昆虫,北方狭口蛙的蝌蚪无疑为它们提供了丰盛的大餐。这些水生昆虫有的能将整个蝌蚪吃掉,有的只是将尾部一部分咬掉。新生的北方狭口蛙面临着诸多考验,许多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可能扼杀它们的生命,绝大多数幼体都活不到性成熟的年龄

北方狭口蛙作为一种小型蛙类,通过日常行为上的昼伏夜出和繁殖行为上的速战速决适应环境,成为北方多省比较常见的两栖动物。与黑斑侧褶蛙、中国林蛙、中华蟾蜍被人们广泛地食用或药用的情况不同,很少有人捕捉北方狭口蛙。即便如此,北方狭口蛙的分布和数量也在减少,其主要威胁来自气候干旱、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关心野生动物生存的人们,也请关注这种少为人知的小动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