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蚁狮的食量大增,春天来临!

蚁狮的食量大增,春天来临!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之时,蚁狮的食量大增。蚁蛉科昆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蚁狮是其中的第二个阶段。结茧的丝是由末龄幼虫腹部末端纺绩器抽出的。在进化过程中蚁狮的肛门另作他用,特化成能吐丝结茧的纺绩器。这只蚁狮将口器伸出“小窗户”外,示威似地晃动,但并没有再次抛弃这个茧。我撕开过一个蚁狮茧,露出其光滑的内壁,丑陋、沾满沙土的蚁狮已变成洁白、干净的蛹。

蚁狮的食量大增,春天来临!

我见过最小的蚁狮长不过两毫米,是刚孵化不久的低龄幼虫。生活一段时间后,蚁狮就要蜕掉一层皮。蜕皮前,蚁狮在沙土中爬动,寻找理想的蜕皮场所,在沙土表面留下一道道的痕迹。蜕皮在沙土中进行,蜕去一层薄薄的、半透明的外壳,连口器、触角和刚毛等细小处也要蜕皮。蜕皮后蚁狮体色变得鲜明,身体生长速度要加快许多。

蚁狮活动不限于温暖季节,至少有的种类能在冬季活动。辽西地区1月是全年最低气温月,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地表最低气温可降到—18℃甚至更低,最高气温也多在0℃以下,冻土层可深达1米。在没有冰雪覆盖和较大寒流入侵的情况下,白天在背风向阳的小环境内,有时也会暖意融融,地表温度升高到0℃以上。就在这些地方,我不止一次发现蚁狮设置的陷阱,表明它们依然在活动,只是陷阱要比其他季节的小。冬季里没有蚂蚁活动,偶尔能见到的蜘蛛可能是它们唯一的食物。到了夜晚,蚁狮无法钻到厚厚的冻土层下躲避,只能蜷缩在仅一二厘米深的沙土层中承受着寒冷,这种极强的耐寒能力在无脊椎动物中很少见。

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之时,蚁狮的食量大增。每只蚁狮在饲养条件下一天能吃掉十几只蚂蚁,所以它们生长很快,末龄幼虫体长可达1厘米。

蚁蛉科昆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蚁狮是其中的第二个阶段。有一天,我在沙土里发现一个用白色细丝编成的长卵形茧,外面挂满土粒。开始时还能见到蚁狮在里面修缮它的“小房子”,一天后一切都安静下来。

结茧的丝是由末龄幼虫腹部末端纺绩器抽出的。据记载,蚁狮食用的是经过消化形成的有机小分子有机物汁液,高营养,低残渣,所以不需排出粪便;数量很少的食物残渣在肠道末端积累,等到成虫阶段再排出体外。在进化过程中蚁狮的肛门另作他用,特化成能吐丝结茧的纺绩器。

有一天早晨,我发现一个蚁狮茧的一端出现小圆洞,“房主”不见了!蚁狮的口器无法咬破交织在一起的细丝,只能活生生地从里面硬钻出来。我在沙土中找到蚁狮,不明白它为什么从作好的茧中跑出来,是因为人为干扰太多吗?我没有把这个茧拿出,希望它重新住进去。这天下午,它重新结成一个新茧,第二个茧明显比正常的茧小、薄。我想与这个小家伙开个玩笑,用尖镊子把这个椭圆形茧的一端开了一个“小窗户”。这只蚁狮将口器伸出“小窗户”外,示威似地晃动,但并没有再次抛弃这个茧。这天晚上,我再次观察时,撕开的小洞被用细丝密密实实地封住,像是给小窗户拉上了厚厚的窗帘。这只蚁狮做了两件它的祖先和同类可能从未做过的大事,解决了从未遇到过的突发问题!(www.daowen.com)

我撕开过一个蚁狮茧,露出其光滑的内壁,丑陋、沾满沙土的蚁狮已变成洁白、干净的蛹。用针尖轻轻地触动它的身体,它能轻轻地扭动。

大约经过半个月时间,有一个蛹羽化为成虫—蚁蛉,它用咀嚼式口器将茧的一端咬开一个圆洞钻出。

这只蚁蛉一副全新装束,身体修长,托着两对膜质透明长翅,静息时两对翅呈屋脊状合于背上;发达的复眼占据大半个头部;触角棒状,末端向外弯曲。刚刚钻出茧的它束起两对翅,不断地抖动,一次、二次、三次……几次试过后,它终于飞了起来,但开始时飞得不高,也不远。

蚁蛉是可追溯到晚侏罗世的古老类群,也是一类神奇的昆虫,其幼虫蚁狮具有建造陷阱的捕食方式、超强耐饥饿能力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非常有趣。尽管蚁狮比较常见,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并不充分,比如蚁狮与相对应成虫的鉴定就很困难。在小小的蚁狮身上,还有很多谜团等着去发现和揭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