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乌鸫亲鸟的勇敢行为与对雏鸟的保护

乌鸫亲鸟的勇敢行为与对雏鸟的保护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雏鸟的长大,亲鸟喂食的频率也会增加。当遇到阴雨天气,亲鸟还会展开自己的双翼为雏鸟遮挡雨水,呵护未成年的孩子。巢内只有2只雏鸟,明显低于相关报道的正常数目。乌鸫亲鸟和雏鸟幼鸟的胸腹部有鳞片状斑纹许多鸟类的亲鸟有把雏鸟粪便携带到远处扔掉的行为,这样可以保持鸟巢的卫生,同时避免气味引来天敌,乌鸫就是这样。当鸟巢可能遭到侵袭时,亲鸟不惜一战。幼鸟对于我的出现无动于衷,亲鸟却显得异常慌张。

乌鸫亲鸟的勇敢行为与对雏鸟的保护

在乌鸫育雏期间,亲鸟觅食范围与环境有关:在草木繁茂、地面食物丰富的环境,它们就在鸟巢附近觅食;在食物贫乏的环境,它们会飞出三百多米远为雏鸟觅食。如果没有受到强烈惊扰,亲鸟对所熟悉的觅食地不会轻易放弃,经常会看到它们不停地往来于鸟巢与觅食地之间。随着雏鸟的长大,亲鸟喂食的频率也会增加。

据有关报道,在孵化初期,雌乌鸫每次喂完食后都要伏在雏鸟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缺乏羽毛保温的雏鸟;雄乌鸫偶尔也会用身体温暖雏鸟。当雏鸟长出羽毛后,亲鸟就不再有这种暖巢行为。当遇到阴雨天气,亲鸟还会展开自己的双翼为雏鸟遮挡雨水,呵护未成年的孩子。

2009年4月的下旬,我见到成年乌鸫往“WY号”巢内运送食物,说明卵已经孵出。我数次到树下观察,都没能看到巢中的雏鸟。5月7日早上7时许,我再次到树下观察。香樟枝繁叶茂,南面又有楼房的遮挡,因而鸟巢附近光线昏暗。我感到乌鸫巢内有些怪异,里面有两根向上突出的“短树干”,每根短树干的一侧都有“尖刺”。于是,我用照相机的长焦镜头拉近观察,这才发现,那突出的“短树干”是两只雏鸟的身体,而“尖刺”是鸟喙;雏鸟昂着头,长时间矗立不动。这是一种拟态行为!它们几乎骗过了有备而来的我!我在树下静等数分钟后,它们可能感到危险已过,发出轻轻的“ji-ji”声,变换着身体姿态,并逐渐开始活动。

临近中午,我设法进入“WY号”巢南侧的楼内,隐藏在窗帘后面观察。巢内只有2只雏鸟,明显低于相关报道的正常数目。因未能从产卵时就开始观察,产卵和孵化的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已无法知晓。它们已孵出十多天,背部灰黑色,胸腹部有黑白相间的鳞片状斑纹,头顶上还留有少许绒羽。它们如同顽皮的孩子,一会儿蜷缩在巢内,一会儿探出头来四处张望,有时还要站起抖动翅膀。也许因为等待亲鸟时间过久,一只雏鸟跃上巢旁的粗树枝上,逗留数分钟后才跳回巢内—看来它把这个粗树枝当成了“操场”。突然,这两只雏鸟悄然缩回巢内,一动不动。正当我为它们的行为不解时,只见两名课间休息的学生说笑着从树下走过。我终于悟出雏鸟孵出十多天来,我没能在树下见到它们的原因—每次我到来时,它们都会像这样缩回巢内并保持不动,所以无法在树下观察到它们。今天早上它们之所以没有及时缩回巢内,可能与当时光线较暗有关。两位学生走过不久,它们又重新开始活动。约10分钟过去,一只亲鸟飞回。两只雏鸟都张开大嘴乞食,而亲鸟向每只都喂了食物。

乌鸫亲鸟和雏鸟

幼鸟的胸腹部有鳞片状斑纹

许多鸟类的亲鸟有把雏鸟粪便携带到远处扔掉的行为,这样可以保持鸟巢的卫生,同时避免气味引来天敌,乌鸫就是这样。这只回巢喂完食的亲鸟并不立即离去,如果有雏鸟尾部向上翘起,它便把头伸过来注视和等待;雏鸟的白色粪便刚刚排出,它便将其接住。亲鸟并不是把雏鸟的粪便叼到巢外丢弃,而是把粪便直接咽下去。在亲鸟不在的情况下,雏鸟则会将尾部高高地抬起,把粪便排到树下。(www.daowen.com)

我躲藏在窗帘后面,只是将照相机长焦镜头伸到外面。乌鸫亲鸟对这个新出现的黑洞洞的物体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次喂食后都要飞到窗户附近俯冲侦察、尖叫示警。在没有发现我的破绽后,它便再去寻找食物。

当鸟巢可能遭到侵袭时,亲鸟不惜一战。在杭州西湖西北部一座小桥旁生长着十几棵高约10米的水杉,其中一棵的主干从中上部处断开,断开处四周长出一圈细枝。一家乌鸫将巢建在该树干的截断处,由于树干较粗,又有许多细枝保护,鸟巢平稳,不易被风毁掉。我发现鸟巢时,雏鸟已孵出,雌乌鸫往来于鸟巢与草地间,为雏鸟寻找食物;雄乌鸫落在鸟巢附近一棵水杉的枝杈上,不露声色。突然,不知从何处跑来一只松鼠,沿着树干向上蹿动,但在距乌鸫巢还有两三米时被雄乌鸫发现。雄乌鸫尖叫着向松鼠俯冲过去,松鼠立即停止行动,身体紧紧抱住树干,尾巴轻轻地晃动。雄乌鸫并没有放过这只松鼠,在掠过它的瞬间,用喙重重地啄了一下它的背部。松鼠不堪一击,调头向下逃窜,沿着交织在一起的树枝连续跳过几棵水杉树。雄乌鸫没有追赶,仍旧回到原来的枝杈上,继续关注着周围动静。

松鼠虽然主要以坚果、树叶、嫩枝、花芽等为食,但也不会放过鸟卵、雏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由于此处松鼠较多,并且常来骚扰,雌雄乌鸫已有明确分工,由雌乌鸫负责为幼鸟觅食,雄乌鸫负责保卫,而在没有松鼠侵扰的环境,雌雄乌鸫都要采集食物。虽然此处的水杉林并不是乌鸫最合适的巢址,但如果没有更好的地点供选择,它们能在一定风险下繁殖总比失去当年繁殖机会好得多。

我惦记着“WY号”巢雏鸟发育情况。第二天,我又到同一位置进行观察,却发现雏鸟已经离巢,成功“变身”为幼鸟。我到树下寻找,枝叶中传来幼鸟单调的“ji-ji”声,声音有些粗哑。幼鸟对于我的出现无动于衷,亲鸟却显得异常慌张。亲鸟在不远处高声地尖叫,从一处飞往另一处,意在吸引我的注意,为幼鸟“打掩护”。又过了十多天,我在距“WY号”巢不远处见到两只乌鸫在草丛中觅食。当我与它们相距还有50米远时,其中一只乌鸫很快飞到附近的树枝上,显然这是亲鸟;另一只却迟迟不肯飞离,直到我距它10米左右时才飞到树上,这是幼鸟。幼鸟的胸腹部还保留着鳞片状斑纹,已经能独立觅食,只是还需亲鸟照顾。它的警惕性不强,如果与天敌相遇,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大。

我有位同事曾经见一只乌鸫幼鸟从树上掉落到地面。它虽然已有飞羽长出,但还没本事回到树上。哪知“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此时有只流浪猫赶到,匍匐着准备向幼鸟发起攻击。附近的乌鸫亲鸟见状大声尖叫、俯冲,而那只流浪猫竟被亲鸟的气势震慑住,暂时没敢发起进攻,但它还在等待机会。面对贪婪的流浪猫,不知凶险的幼鸟仍在地面上跳跃,我这位同事只得“见义勇为”,上前搭救幼鸟。没有料到的是乌鸫亲鸟先被惊走,流浪猫反而不害怕。他只得将幼鸟带走,自己当起了“鸟妈”,悉心照料,呵护有加。一周后,幼鸟羽翼丰满,已能振翅飞翔,才被送回原地放飞。我这位同事的做法无疑是善举,结果却让我有些担忧:经过人工哺育的幼鸟回到自然界还能独立生活吗?据我所知,很多人工辅助喂养野生幼鸟的做法并不成功。在上述情况下,也许把流浪猫赶走,并将幼鸟放到高处,让其亲鸟来照顾会更妥当,更符合自然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