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情绪网络扩散及治理策略

社会情绪网络扩散及治理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启动效应又叫斯特鲁普效应,它由心理学家斯特鲁普发现,所以叫斯特鲁普效应。一般来说,启动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启动与目标刺激间存在的某种或正或负的关系。[24]于是,“一个刺激的加工对另一刺激加工具有启动效应”这一发现日益受到认知心理学者的重视。一时间,网络上纷纷热议瓜农死亡的原因。这时,倒逼效应发生。

启动效应又叫斯特鲁普效应,它由心理学家斯特鲁普发现,所以叫斯特鲁普效应。斯特鲁普效应是指当人们对某一特定刺激作出反应时,由于某种因素的干扰,被刺激者难以集中精力对特定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即一个先快速呈现的刺激(启动刺激)对紧接着出现的第二个刺激(目标刺激)的加工产生的或正或负的影响。1935年,斯特鲁普在色-词实验中发现,若以某种颜色(如红色)墨水写出一个含义与其颜色不一致的颜色词(如“绿”),那么被试者对墨水颜色的识别反应就会受到显著的干扰,反应时间因而拉长。斯特鲁普认为,人们对刺激的两个维度(字词和颜色)加工是平行的,但加工速度不同。读字词总是快于对颜色命名,所以字词首先得到加工。当字词书写的颜色和字词呈现颜色信息一致的时候,就会促进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反之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则出现干扰,这就是著名的Stroop效应。Stroop效应的发现,开创了对刺激某一维度的加工受到另一维度加工影响研究的先河。

一般来说,启动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启动与目标刺激间存在的某种或正或负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含义的(如语义),也可是形式的(如字音或字形)。启动效应有正启动效应和负启动效应两种情况,正启动效应是指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的相同(含义的或形式的)使得人们对目标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负启动效应就是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的不同(含义的或形式的)使得人们对目标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困难的心理现象。

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不仅同一刺激的两个维度加工之间有影响,当两个维度刺激在空间或时间上分开呈现时也会有相互影响。[24]于是,“一个刺激的加工对另一刺激加工具有启动效应”这一发现日益受到认知心理学者的重视。

(一)启动效应和积极引导模式

在引导模式中,虽然大多数网民转发、评论和关注热点事件,但由于在事件初期大多数网友还未形成对事件清晰的认知“框架设定”,情绪还处于潜伏和酝酿的阶段,即所谓“事件发生到什么程度,人的认识才能到什么程度”,所以专业媒体如果能在第一时间跟进报道和“框架设定”,就可以很好地帮助网民认知理解该事件的真相和意义,也就是成为一种“启动刺激”。媒体后期的报道和网络言论则是“目标刺激”,如果“目标刺激”和“原刺激”具有相同的语义属性,则启动效应发生。比如,2013年7月7日,湖南发生“瓜农事件”。一时间,网络上纷纷热议瓜农死亡的原因。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当天下午发布了题为《湖南临武城管被曝打死瓜农:用秤砣砸头》的报道后,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纷纷通过改动标题的方式进行转载。这篇报道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框架设定”,那就是“瓜农死亡可能是秤砣致死”,这高度吻合了网民认同的瓜农是被城管“秤砣砸头”致死的框架设定,启动效应发生,认知难以逆转。所以,后来当地政府宣告瓜农是“突然死亡”时,网友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和质疑。(www.daowen.com)

引导机制的形成,不能仅仅靠专业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声,而是要贯穿于整个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二)启动效应和消极应对模式

在消极应对模式中,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专业媒体或“缺位”或介入事件时机比较迟缓,网民的意见就会在社会化媒体上不断集中整合并形成主导的“框架设定”。一般而言,我国的传统媒体特别是官方媒体在介入报道时,会基于“惯性思维”发布信息、引导舆论、赢得主动。但是如果传统媒体见事迟,行动慢,贻误了战机,一旦由于网民的框架设定已经形成了一种“启动刺激”,它就会迫使传统媒体去查清真相,做出公正评论。这时,倒逼效应发生。以“郭美美事件”为例,大多数专业媒体介入报道时,基于惯性思维,设定的初始框架是“郭美美和红十字会无关”。但这与网民的主导框架设定完全是相悖的,所以事实上发生了一种负启动效应,网民不接受传统媒体的框架设定,反而加大寻找证明自己“框架设定”正确的依据。再加上后面网友不断挖掘出各种黑幕,使得主流媒体不得不调整以前的框架,从而认同民间设置的认知框架,政府及主流媒体在这轮博弈中失去得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