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信息生态环境。2003年之前,互联网处在Web1.0时代时,虽然普通网民可以通过论坛发言,但是信息生产者的发言并不能随心所欲,他们经常会受到论坛主题和论坛把关人(版主)的限制。由于这一阶段信息的主导权在传统媒体及其网站手中,各级政府对其管辖之下的媒体网站可以进行直接的行政和业务上的管理。2000年《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首次明确商业门户网站没有新闻采写权,同年发布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又提供了对BBS进行监管的法规依据。这个时期,中国互联网信息主导权总体上依然集中在传统专业媒体手中,不是网络运营商,更不是网民个体,信息生产者、消费者呈现一种分离状态。2003年后,以博客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走上前台,中国互联网进入了Web2.0时代。这一时期,网络新技术的大量使用大大丰富了网民网上活动的内容,普通网民的参与形式既包括“读”,也包括“写”,还包括“转”与“评”,甚至还出现了“扳砖”“灌水”“点赞”等全新的网上行为。大量的网民加入了信息生产者的队伍,草根的声音也容易在网络上发布、扩散和彰显。所以,这一时期的内容生产者不仅包括专业媒体(传统媒体及网站、门户网站),还包括新增的由普通网友主导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融合在一起,生产者同时成为消费者,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另外,我国政府在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11年胡锦涛提出创新社会管理的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8]这些政策的变化都对我国的网络信息生产、消费和分化产生了影响,进而促成社会情绪的表达和网络舆论的生成发生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以“积极引导机制”和“消极应对模式”两种方式呈现。(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