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态和社会管理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公众意见不受限制地网上表达和相互感染而引发的各种新的社会问题、新的社会矛盾、新的社会冲突和新的突发事件不断涌现,加剧了社会震荡、社会分裂甚至社会对抗的出现,加重了社会治理的难度。特别是网络媒介促成社会情绪的快速生成、迅速扩散、巨大影响以及带来的各种无法预料的社会后果,已经构成对社会管理的一大挑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社会情绪通过网络表达并迅速扩散已成常态。2011—2012年无疑是社会情绪“野蛮生长”的爆发期,“7·23温甬铁路特大交通事故[1]”“郭美美炫富[2]”“小悦悦事件[3]”“乌坎事件[4]”“宜黄事件[5]”“王立军事件[6]”和陈光诚事件[7]等发生后,社会情绪的网络扩散速度和社会影响力迅速增加,公民情绪的网上表达呈爆发式增长。公共事件引发的社会情绪通过博客、微博、微信、手机等网络媒体迅速传播、聚集发酵,一方面确实有效促成了一些问题的解决,保护了当事公民的权利,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激发了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情绪的热情,使社会情绪处于一种随时发生、瞬息万变、无法预料、难以控制的状态之中,社会紧张度急遽上升,给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带来压力。
当前,人们的失落情绪、抱怨情绪、怀疑情绪、敌视情绪甚至仇恨情绪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蔓延到各个群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比比皆是。更令人担忧的是,社会的被剥夺心理、不公平心理,各行业的浮躁心理、焦虑心理,社会冷漠情绪等四处弥漫,还有社会治安事件也在增多,严重影响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影响社会和谐,影响社会的安全。究其原因,社会转型带来社会心态的变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社会情绪的纾解和疏导工作,是适应我国社会心态新变化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