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描述。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技术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并不是直线推进的,而是循环演进的。
1.低速→高速
从最初的电传打字机的通信速率50bit/s,发展到千兆位以太网、万兆位以太网,直到目前商业运营的80Gbit/s的SDH(同步数字体系)速率,只用了短短30多年的时间。实验室系统的速率更高,现在的光纤传输速率可达50Tbit/s(1T=1012)。
2.专用网→公用网→虚拟专用网
开始时,通信网络只是某个部门或公司所建,为其自己单独使用。由于建网费用巨大,一般用户不敢问津,于是建立了公用的通信网络为大家共享,降低了用户的通信费用。然而,大家共用一个通信网络,毕竟使人感到不太安全,人们又想利用公用网的低费用,又不愿自己的通信内容被人窥视,就在公用网内部建立自己的通信网络,这就是虚拟专用网。这样,既利用了公用网的通信资源,又防止了其他人访问自己的信息资源。
3.面向终端的网→资源共享网
在以大型机为主的时代,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只是为了让用户在远程使用本地的主机资源,而不必大家都蜂拥而至到计算中心的机房上机。因此,计算机通信网的目的就是把远程用户一侧的终端或微机连接至计算中心的主机上,仅把用户一侧考虑为主机的一个终端,而目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征就是资源共享。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信元交换(www.daowen.com)
电路交换的典型例子是电话系统。在公用交换电话网中,当两个用户进行通信(打电话)时,电话系统就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实实在在的连线,这条连线就单独归这两个用户使用。可以看到,这条连线上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传输信息。为了充分利用线路资源,在数据通信网中,人们采用了报文交换技术,把要传送的信息组装成报文,发送出去,接收节点收到报文后,存储起来,进行路由选择,再寻机转发出去,因此是一种存储—转发机制。然而所传送的信息有长有短,网络中的交换点存储器容量的配置不好,报文太长,出错率也高,因此,人们把每次发送的报文分成较小的数据块,即报文分组,每个报文分组单独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重新组装成报文,这就是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是通信网络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带来的好处,连当时的发明者也没有预料到。信元交换技术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结合了电路交换技术延时小和分组交换技术灵活的优点。信元就是固定长度的分组。ATM(异步传输模式)采用信元交换技术,其信元长度为53字节。
5.各种通信控制规程→国际标准
计算机之间通信必须有一套对通信过程进行控制的约定,即通信控制中通信协议。以前,通信控制规程的制定由各生产厂家决定,这些规程的不一致造成不同厂家的设备不能互联。现在通信规程的制定基本上集中于几个标准组织,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便毕竟有国际标准可依。
6.单一的数据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
以前所建的数据通信网顾名思义是用于传输数据的,现在通信网的目标是,不仅要传输数据,而且还能同时传输语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络是在把所有多媒体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接入、综合交换、综合传输、综合管理,为用户提供综合业务的服务。
7.微机到主机→对等通信→客户机/服务器→网站/浏览器
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目的和体系结构来看,最初实现的是微机到主机的互联,其目的是让微机用户能够分享使用昂贵的主机资源,实现的方法是使微机仿真大型计算机(主机)的终端,微机用户可把作业提交给大型机运算,微机除了仿真终端的功能外,还可在微机和主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由于微机的发展,微机之间也需要互相联网,实现资源共享,采用的方法是对等通信(peer-to-peer),即微机间没有主次之分,可以彼此互相访问。为了减少网络的通信量及便于对网络进行管理,现在普遍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net/Server)的结构,把一些简单的计算任务放在用户端的客户机上进行处理,而把复杂的运算任务放在服务器一端,服务器运算完毕后再把结果送回客户机一端,如SYBASE、ORACLE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不必像Fox Pro那样在网上传输数据库的备份。现在人们所提出的网站/浏览器(Web/Browser)结构,实际上也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只不过它是应用在因特网这种特殊环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