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分层模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层次结构;二是各层功能描述。在如何用分层模型来描述TCP/IP问题上争论很多,但共同的观点是七层模型是以TCP/IP为基础设立的;而TCP/IP在层数上要少于ISO/OSI七层模型。图3-2给出了TCP/IP参考模型与ISO/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4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与主机—网络层。
1.应用层
应用层是指使用TCP/IP进行通信的应用程序。应用层协议可以分为三类:①面向连接的TCP协议;②面向无连接的UDP协议;③既是TCP协议,也是UDP协议。
2.传输层
图3-2 TCP/IP参考模型与ISO/OSI七层模型
(a)OSI参考模型VS TCP/IP参考模型;(b)OSI参考模型;(c)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封装过程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交换的可靠性,并能同时支持多个应用。传输层的主要协议是TCP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提供的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基于数据包的服务。在使用TCP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发送方在被传输数据中增加一些控制数据,数据接收方接到数据后需要返回一个回执,这样确保数据交换的可靠性。使用UDP作为传输层协议的应用应提供自己的端到端的数据流控制,以保证一定的可靠性,UDP通常用于需要快速传输机制的应用中。(www.daowen.com)
互联层提供互联网络的一个“虚拟”网络。简单地说,就是屏蔽各个物理网络的差异,使得传输层和应用层将这个互联网络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虚拟”网络。
3.互联层
IP协议是这层中最重要的协议,它是一个无连接的报文分组发送协议,包括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路径选择、转发数据包等,但并不具有可靠性,也不提供错误恢复等功能。在TCP/IP网络上传输的基本信息单元是IP数据包(Datagram)。互联层的其他协议包括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4.主机—网络层
这一层次提供网络硬件设备的接口。这个接口可能提供可靠的传送,也可能是不可靠的传送。可能是面向数据包的,也可能是面向数据流的。TCP/IP在这一层并没有规定任何的协议,但可以使用绝大多数的网络接口,如IEEE802.2、X.25(具有可靠性)、ATM(异步传输模式)、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