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部德育一体化课程研究成果分析

小学部德育一体化课程研究成果分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人文底蕴、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实现,基于小学部编思政教材的“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研究,需要与现有的社会需求、课程体系相结合。通过课例研究,提出可行的基于思政学科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策略。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加强对优秀文化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及需求,进行有效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实践策略,以实现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

小学部德育一体化课程研究成果分析

(一) 在思政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上明确提出“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2014年3月26日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2017年1月25日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都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如能在思政教学层面进一步将中华文化放在目标层次,从内容导向的角度凸显故事的重要价值和地位,提高学生的重视和认识,将会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二) 借助现代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立足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研究重点:借助现代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教学策略、实践模式、实施路径及其评价策略的研究。学生人文底蕴、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实现,基于小学部编思政教材的“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研究,需要与现有的社会需求、课程体系相结合。为此,必须从理论高度加以研究,并通过实证数据支持教育决策。下图是初步构建的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研究方式。

图1 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研究方式(www.daowen.com)

核心思路:本课题循着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常态逻辑,在研究基于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中华优秀文化内涵、中华优秀文化故事价值的基础上,课题组将立足教材,开发资源,建设“中华优秀文化故事”资源库;探索以“讲故事”方式在小学思政教学中的实施策略。通过课例研究,提出可行的基于思政学科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策略。通过访谈问卷或测试的形式了解研究的成效。如下图所示。

图2 立足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三) 开发小学部编思政教材“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教学评价大致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课堂评价、课外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线上评价、线下评价等。研究者可以对照评价指标开展各种评价活动,根据每位学生相应的成绩量化,纳入评价机制。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传承进程,指导教学目标的选择和排序,最终形成积极的循环圈。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和道德品质的不同方面,形成具体切实的本土化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地培养和评价学生的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文化与小学思政相融合,是优秀文化通过学校教育得以传承的集中体现与必然要求。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加强对优秀文化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及需求,进行有效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实践策略,以实现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