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立德树人五育莹煌:小学思政教材实践研究

立德树人五育莹煌:小学思政教材实践研究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两年,故事教学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者的目光敏锐地聚焦到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方面,并针对其开展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有关基于小学部编思政教材的“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实践研究还很少,在知网搜索该主题内容,只有3篇涉及道德与法治学科类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文章。2017年9月起,《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正式上线。

立德树人五育莹煌:小学思政教材实践研究

(一) 研究共识

1. 研究主体目标一致

“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一方面是指丰富故事的呈现形式,以“故事+文字”“故事+图片”“故事+视频或音频”“故事+网络平台”“故事+教材”等为手段;另一方面指拓宽故事的体验途径,以“故事+整理”“故事+阅读”“故事+讲述”“故事+倾听”“故事+评论”“故事+表演”“故事+践行”等为形式,让学生在中华优秀文化故事的浸润中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情、意、行的统一与提升。

近两年,故事教学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者的目光敏锐地聚焦到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方面,并针对其开展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研究普遍认为,内容丰富的故事更受学生欢迎。在实施过程中,以故事为载体的课例模式较为有效:文化故事—主题品质—深度感悟—我的故事—拓展活动。实施过程包含知、情、意、行四个阶段:知——懂故事;情——悟情感;意——促意愿;行——见行动。

2. 资源开发内容一致

本课题与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匹配,包括:诚信类故事、礼仪类故事、励志类故事、孝老爱亲类故事等。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当代可以借助现代媒体,以音频、视频等方式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创新,方便学生阅读、激励学生讲演、利于文化传承,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表1 江苏太仓市《中华经典》故事大王比赛简报(部分)【三年级】

表2 浙江舟山市普陀小学“新东方1001夜”传统文化故事教材目录

(续表)(www.daowen.com)

围绕诚信、礼仪、励志、孝老爱亲等主题,以故事资源为促动,将真实生活中的要求与故事中的人物品质自然融合,贴合实际,学生更能心领神会。资源丰富,针对性强,真正实现目标——核心素养,载体——传统文化,落地——故事教育的意图。

(二) 主要分歧

1. 研究基点有变化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偏重于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关注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记忆传统文化知识,缺乏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有关基于小学部编思政教材的“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实践研究还很少,在知网搜索该主题内容,只有3篇涉及道德与法治学科类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文章。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也发现很多中外学者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解剖文化结构,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从精神领域角度阐述文化内涵,但对思政学科如何传承优秀文化所论几乎没有。

2017年9月起,《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正式上线。本教材时代性强,立意高远。如何让教材中的文字、图片转化为学生的正确意识和良好表现?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实施路径有偏差

小学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低年段特别注重传统节日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方面的教育;高年段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教科书充分使用古典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等题材对儿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年龄情况,教材内容多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呈现,但篇幅有限,往往只有范例,课堂教学中需要大量的补充资源。所以,本课题更偏重于广度探究,确定的实施路径大致包括:寻找故事、阅读故事、聆听故事、讲述故事、演绎故事等,强调寻找、整理、阅读、讲述、评论、表演、践行等多元表达途径。

知网文献故事教学法的主要观点,力求在绘本本身挖深度。研究者认为《道德与法治》教材,摒弃了传统的文字与图片分离的课本形式,而是更多地将图片与文字联系起来,图文并茂地讲述故事。向绘本故事看齐,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领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建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所以,实施的路径大体为:教学时巧用教材,看图联想讲故事;引入生活因素,感悟故事内核;延展故事作用,实践修身。这样不仅给学生创造了新的学习契机与方式,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认知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