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课程设计实践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课程设计实践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德育综合活动课程的实践和成效学校课程编制得再好,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课程设计实践

(一)设计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怎么做?紧贴学生生活,使那些不曾被注意和被调动起来的自然、人文德育资源活跃起来,重新得到优化配置,让学生在体验、感悟、思考和在开放的时空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提升综合能力。因此,我们提出“重在实践、体验过程”的设计校本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结合”“四原则”“五给”的基本要求。

三结合:①“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②“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③“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四原则:①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②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 ③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④小组合作与个人兴趣兼顾结合。

五给:①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锻炼;②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安排;③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④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活动;⑤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

“三结合”“四原则”“五给”帮助我们积极稳妥地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其既有学校特色又比较完善,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及和谐发展的作用。

(二)实施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

我们依据学校传统、特色和资源,规划活动目标,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体验型、实践类综合活动:“愚一学生幸福成长三十事”,具体如下:

1.成长足迹

2.快乐交往

3.体验民俗

(续表)

4.品读上海

5.走近经典

6.低碳环保行动

7.大头工作室(课题类别)

其中前六项为必修活动三十事,后一项为选修活动。

(三)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

“愚一学生幸福成长三十事”,有三个要素五个特点。

“三要素”是系统性、丰富性和可选择性,具体如下:①系统性:依据学校课程目标和三类课程目标,将学校各类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整合,使课程目标有效衔接,显示层次性和递进性,有序列、成系统。②丰富性:提供多样的学习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而又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习总量不变,但学习结构和内涵发生变化,学习生活得以充实。③选择性: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研制各年段学习菜单,包括学习主题、内容、形式等,为学生提供菜单式的学习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五特点”是“具体的(specific)、可检测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会反思的(reflective)、有时间节点的(time_lined)”,称为“Smart(机灵)学习行动计划”,具体如下:① 具体的(S:specific):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同时,构建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多样化课程中选择学习,体验成功的愉悦、成长的幸福与快乐。②可检测的(M:measurable):各项活动有目标、有要求、有途径、有方法、有评价方案,对学生评价以表现性评价为主。③可达到的(A:attainable):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体验达到预期目标。④会反思的(R:reflective):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生活,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调整,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成为一个机灵的学生。⑤有时间节点的(T:time-lined):每一个学段都有明确的学习主题、达成的具体要求,分阶段分步骤有效实施。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学习生活。(www.daowen.com)

我们力求通过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关注人格培育,实现人文与科技精神的统一,实现人格完善和智慧提升的统一。

(四)德育综合活动课程的实践和成效

学校课程编制得再好,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有人说“教育是农业”,一是表明教育是要因人而异精耕细作的;二是表明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是一个个体化的劳动过程。

德育领导要通过组织学习、研讨,实现思维碰撞和智慧的集聚,提高学校团队对学校课程目标的认同感,使学校课程计划根植于学校生活、贯穿学校发展过程中,被全体人员所认同、所追求。主要方法是:

1.提高目标认同感

(1)经常公开地对学校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拟订的构想和行动策略加以说明,把目标传递给学校中所有人,让学校教职员工全面深入地理解校长意图。

(2)把学校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做到三个匹配:与教育教学目标匹配,与教师发展匹配,与课程设计匹配,并注意前后衔接和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使教师愿意将这一目标转换为自己的日常教学目标和具体行为。

(3)积极主动地建立多元畅通的沟通渠道,透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广泛听取教职工建议或意见,作为改进的依据或参考。努力使学校课程计划符合“科学、可行,显示层次性、递进性和前后性”的要求。

2.明确内涵和要求

要将课程变为行为,其关键是找准切入口、明确内涵和要求,让教师明白“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激发教师自身潜力,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施学校课程计划。

(1)引导教师整体认识和理解“学校课程计划基本框架”,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作用,让教师明白自己该“为什么做”和“做什么”,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让教师明白“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提升教师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能力。

(3)鼓励教师以学校课程目标为依据开发和实施校本德育活动,使之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对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接,逐步做到“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满足教的个性化和学的选择性,提升教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校本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有序、有效开发和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情感,引领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3.整合三力实施

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教育扎实有效,事半功倍,必须依托家庭、社区的力量。为此,在构建学校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把“社校联动,创建以学校为核心的‘和乐’学习型共同体”作为创建学校与社区新型关系的核心思路,主动打破围墙,与社区、家长合作沟通,充分挖掘社区、家长资源,共同实施校本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建立“联席校务会”制度,期初、期末各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交流学校与社区合作发展的经验。建立“兼职校长轮值制”制度,试行“一日兼职校长”活动,从不同角度看学校教育教学,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从机制上保证三方合作、共同育人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开展社区、学校、家庭共建活动,资源共享。我们建立了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如硅酸盐研究所,该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常来学校开专题科研讲座,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学校科技爱好者还前往研究所参观科技陈列馆,到研究室观摩试验过程。征集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课程开发,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新科技知识讲座,如:讲解金茂大厦的内部结构及建筑特点、生活中的纳米技术,介绍交通安全小常识、医药卫生小常识等,弥补学校师资专业结构不均衡的缺陷。

深化“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我们发挥学校指导功能,邀请专家作关于“如何做效能家长”的主题演讲,积极开展各种亲子活动;教师主动家访,交流学生成长经历,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引导各家庭积极实施适合独特“这一个”的活动,促进学生在健康环境中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