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开展“访春季”系列活动,让学生真实、深刻地感受和体验,真正融入自然,实现健康成长,我们在活动组织与实施中围绕“学生发展”这一核心,将两个部门的“三节一活动”加以整合,进行贯通性实施。
(一)读春
“书香节”启动,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开展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无论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学生从经典诗词的描述中感受诗词的魅力,也是初步在文字的层面感知春天的气息。当然,仅有文字的感知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把抽象的文字用自己的各种感观,在实地进行充分感知,就更加浸润身心了。
(二)寻春
我们把“书香节”的活动进行延续,与春游社会实践等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与伙伴们到校园里、公园里、各种实践基地进行实地参观、探索,寻找春天的诗情画意。瞧,雨后微风的郊野公园正是一场春雨一场暖,枝头上绽放的杏花印证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听,柳树梢清脆的鸟鸣,池塘边振翅欲飞的白鹭正在传递春天的消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视觉和听觉融合成一种美妙的春之舞曲;看,草地上在暖阳下嬉戏的孩子们,打个滚儿,踢个球儿,随着摇摇的风筝你追我赶,那“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意境不用想,自己都可以尝试,生命的朝气和蓬勃顿时撒满了青草地。于是,学生把文学的诗情画意带到了春天的烂漫,也把春天的烂漫带进了诗情画意的文学。
(三)品春
回到学校,结合“书香节”把自己的寻春感受写出来,读出来,颂出来。这样的“书香节”才是真正的书香四溢,童心浸润。学生不仅把春天的文学带回了学校,每个班级还自发地组织起春天的涂鸦绘画、春天的小报制作、春天的手工作品等,这是学生在寻春过程中真实的收获和感受,是不需要教师布置作业而又自然而然诞生的“作品”。
(四)送春(www.daowen.com)
此时学校“爱心节”“班主任节”悄悄拉开了序幕。按照以往,活动内容之一学生就要在各班以“小强强秘密行动”的形式开展为教师、为家人、为伙伴“送礼物”活动,或是一次认真的作业,一页漂亮的书写,一个环保的手工小制作等。那么,这一次就不一样了,因为有了“书香节”,春游等前期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就把在访春季创作的诗歌、绘画、小报、小制作等作为最好的礼物,他们的创造给了我们更多的惊喜。
学生把春天的花朵、树枝,甚至带着青草气息的泥土带进班级,制成新的班牌,既打破了原来班牌的一成不变,又赋予班级个性特征,同时是自己制作的春天的班牌,他们甚至还设想以后会有夏天的班牌、秋天的班牌等,举着这样的班牌无论是参加运动会,还是外出实践活动,那精气神就更别提了。所以,一块小小的班牌带来的是班级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生还突发奇想,把春天的各种声音收纳起来,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帮助,竟然把这些声音结合已有的一些音乐编辑成适用于班级各种场景的伴奏音。早上,最早来到班级的学生开始播放创作的音乐:《春晓》,柔和的音乐中时不时带着鸟儿清脆的鸣叫声,似在时时提醒同学们,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日之计在于晨,赶紧读书。午休时间,同学们容易打瞌睡,那么就来一段轻快的醒脑音乐吧,先是潺潺的溪流,接着是清清的瀑布,随即又变成淅淅沥沥的春雨声,不经意间,一声响雷,惊催万物,阵雨倾盆,转眼随着和煦的春风万物又摇曳起来。此时,学生的心合着音乐一起荡漾起来,春天的力量在心里滋长。
学生把从春游实践中摘得的蔬菜带回家,跟着爷爷奶奶学包馄饨,让辛苦了一天的大人能吃上香喷喷的荠菜馄饨。馄饨中,学生采撷的是春天的果实,用自己的劳动带给家人春天般的温暖。
学生不仅想到了身边的人,还想到了远在新疆泽普地区的小伙伴,他们用上海春天的花、草、树叶、树枝做成春的贺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也让远方的小伙伴把带有新疆春的气息的贺卡回寄给自己,互通友谊,互送关爱……
这是送给班级的礼物,也是送给“班主任节”的礼物,更是送给家人的礼物,送给远方小伙伴们的礼物,还有比这些更富有意义的春天的礼物吗?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在真真真切切地体验和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