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立德树人、五育莹煌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立德树人、五育莹煌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题研究的框架下,学校提出了“依托丝绸文化,优化交往体系”的理念,对学校德育活动的实践内容、形式、评价进行改进。如何让德育真正落实到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德育需要进一步回归到人,从人的关系性出发去建构学校的德育生活,这成为盛泽实验小学德育研究新的出发点。2013年,盛泽实验小学开展了“小学伙伴式德育”的创新实践,这是一种立足于关系转变的德育实践新样态。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立德树人、五育莹煌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王晓奕

1993年,盛泽实验小学确立了“以丝绸文化为背景,提高小城镇儿童素质”的综合实验课题,开展了为期六年的实验研究。在课题研究的框架下,学校提出了“依托丝绸文化,优化交往体系”的理念,对学校德育活动的实践内容、形式、评价进行改进。在六年的实践中,虽然德育活动的形式和育人氛围得到改善,但育人目标还主要停留在学生外在的品质上,学校、教师的教育目的性非常明显,学校的德育还只停留在非强制的改造阶段。如何让德育真正落实到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德育需要进一步回归到人,从人的关系性出发去建构学校的德育生活,这成为盛泽实验小学德育研究新的出发点。

哲学家马丁·布伯提出了“关系先于实体”的论断,认为“人的本质不是从集体主义去把握,也不是从个人主义去把握,而只能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领域中去把握”。也就是说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从人的关系性存在反观学校教育,我们有立德树人的崇高目标,但往往将这些道德目标直接化为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学生个体德性的形成和积淀是脱离其生活经验的,这种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也自然会化为虚无,甚至可能成为一种异化物。每个学生都希望在自己的群体中得到同伴关注、同伴认同和同伴接纳。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基于伙伴、基于关系改变的全新的德育实践样态,它将改变以往学校育人环境,德育文化灌输或改造式的单线传递模式,将教育的原点回到儿童立场,将教育的终点指向学生个体道德之树的生长。(www.daowen.com)

2013年,盛泽实验小学开展了“小学伙伴式德育”的创新实践,这是一种立足于关系转变的德育实践新样态。让儿童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进而以伙伴关系展开道德教育,借此重建儿童的道德成长方式,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儿童的伙伴,并把这种伙伴关系扩展到家庭和社会。以此改变过去异化的道德教育生活,把冷冰冰的道德说教变成具有人性关怀的道德成长、道德对话、道德共享,建构起更加富有吸引力的道德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