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时代学生德育的不变初心:立德树人五育莹煌

新时代学生德育的不变初心:立德树人五育莹煌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见》指出,学生德育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那么,对教育者来说,这样的自信恰恰是其开展学生德育的初心,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此时,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出于爱国热情,也参与这场运动,但是遭到学校当局的阻挠和打压。

新时代学生德育的不变初心:立德树人五育莹煌

《意见》指出,学生德育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那么,这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进文化教育当然包括学校的校史校情教育,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策略及校训、校标、校歌等学校文化标志方面的教育,并且这些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容易在学生德育的过程中入脑入心,更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意见》还指出,要“引导学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那么,对教育者来说,这样的自信恰恰是其开展学生德育的初心,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是,如何找到这样的自信,又如何把教育者的自信和受教育者的自信结合起来,找到学生德育培养的路径和方法,就需要教育者努力思考并实践。学校的校史校情、学校的优秀历史传统文化恰恰可以承担这种功能。

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是一所有着90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名校,从诞生之日起,就拥有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解放的思想传统。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日本工厂主开枪打死工人代表顾正红,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和市民的强烈反抗,形成全市性罢工、罢课和罢市,特别是上海的学生,更是发出倡议,希望全市的大中学生主动站出来,声援工人阶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揭开了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浪潮。此时,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出于爱国热情,也参与这场运动,但是遭到学校当局的阻挠和打压。1925年6月3日,爱国师生约600人在操场上集结,准备走出校门参加上海纪念“五卅惨案”大游行,与外籍校长发生冲突,他们当场表决集体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义无反顾地投身上海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事情结束后,该批师生商议决定成立光华大学,取名自“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寓意“光我中华”,初取校训为“知行合一”,后改为“格致诚正”。

1937年,上海爆发“八一三事变”,光华大学及其附中首当其冲,成为侵略者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校舍被炸毁,学校遂决定西迁成都继续办学,而留在上海的师生则继续以壬午补习班的名义坚持办学,以绵薄之力支援抗战。(www.daowen.com)

1938年,光华附中成立了第一个学生党支部,以创办戏剧社组织排练进步话剧,组织进步学生慰问难民、抗战英雄,传播进步小说等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思索在国民党蒋介石统治下国家何以糟糕到如此地步,日寇何以如此嚣张,长驱直入,从而使他们意识到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本质,还联系社会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不公,从而得出结论:抗战的前途,中国的前途,只能依靠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和亿万人民群众”。

光华附中地下党支部的活动一直持续到上海解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比较,开展革命道理、革命形势和革命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团结学生,引导学生同情革命、认同革命;另一个是发展进步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类学生运动,让这些学生经受革命实践锻炼和考验,从而加强革命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历史上就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并且从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开展这种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就是用理想引导学生,用理论武装学生,用实践锻炼学生,并且培养出了如乔石、尉健行、姚依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一大批投身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所有这些传统就构成了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开展学生德育的不变初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