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人类的生存方式和需求层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而体现不同的阶段性特点。今天,人的需求已经由维持基本生存、保障物质生活条件,转到以追求个性发展、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主;今天的教育已由单纯的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进而成为追求和实现人的幸福生活、成为实现民族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人已成为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人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所有教育的归宿;教育在人的交往与活动中展开,人在教育的交往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也是实现完整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人类在工业经济时代,曾认为所有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那时对知识的理解多局限于已经成型的静态经验,即陈述性知识。仅此而言,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是:知识的寿命越来越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跟不上社会飞速发展的步伐,越来越无法解决多元复杂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发展需求,仅仅这样的知识是不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因此,今天我们还是套用知识这个概念的话,不能再仅仅指静态的已经成为结论的固化的事实性知识,而应该包含方法、能力等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甚至包括情感、态度、人格、精神等思想价值层面的东西,指向人的整体素养,也即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向教育提出了挑战,教育能否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能否满足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这种人与社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就是完整教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也正是基于这一思考。因此,今天教育的发展的所有标志性目标都将指向同一个核心:人的全面发展,并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并最终走向社会的全面与和谐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教育自身的全面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动力之一,它自身的发展应该是一种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表现为人、教育与环境的有机结合,表现为作为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必须成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对每个社会个体而言,教育所提供的是促进所有个体在德、智、体、美以及劳动技能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确立,是教育保持与社会各子系统之间平衡发展、实现教育自身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www.daowen.com)
完整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教育实现几个和谐。一是培养健全人格和培育鲜明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既是人格健全的人,也是个性鲜明的人;全面发展,既要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促使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又要善于发现、爱护和发扬学生的个性。二是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养成及对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和谐。教育既要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良好培养,使他们既拥有丰富的学识,又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与积极的人生追求,这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使命。特别在社会飞速发展,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和不同的生命意识急剧碰撞的今天,这一点尤为重要。三是培养实践能力与培养创新精神的和谐。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教育必须走创新之路,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展、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需要为学生营造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空间。四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教育与世界性视野和国际合作能力培养的和谐。当前全球范围内各地域、各民族、各国家之间联系的日益紧密和相互作用的日益加强,必然会影响和改变人类的运动方式,特别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未来中国的人才只有拥有全球意识,站在人类发展的高视点上,才能很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并正确地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拥有良好的民族意识,才可能拥有更为科学的全球观念。因此,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将成为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上述几个和谐,我们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今天教育所追求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且融为一体的,所谓“五育并举”同样不能理解为板块式的存在,而是一个整体,正如“立德”与“树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